带孩子回国的朋友讲讲小朋友上学问题吧
yanzifei • • 34860 次浏览以及教学质量。虽然小朋友还有一段时间才需要面临这个问题,但是对于国内的填鸭式教学实在爱不来啊,这个是阻挡回国的一大枷锁啊。
---
-
#1
担心国内填鸭式教学的还是先了解下本地教学吧。
-
#2
填鸭式教学听起来不好但除了这样还能怎样教呢 我也想不出
-
#3
再了解下欧美放羊式教育和后果和美国要爬藤的娃的学习强度。
填鸭是性价比最高的。 -
yanzifei 楼主#4
本地也不了解,一样的吗?
-
#5
悄悄的点个赞我虽然不认可填鸭式教育
但必须承认 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 填鸭式教育信价比真的高啊 -
#6
首先从时间本地小学从下午1点左右就放学了,家里没有人,送托管吧,托管的人一般不会关心孩子学习的。家里有人但不给力,一样放羊啊。
你这块没问题的话,教学内容上需要家长参与的很多,建议书单很长,陪着吧。
别人都补习,你家不补?
也没问题或不关心的话,你发现一年后娃的华文不会写,作文象天书.
小一小二无所谓,小三发现他在最差一班,小六发现他无缘大学。
在这边,想让娃学习好点,对家长要求一点不比国内少,娃的学习压力也不少一点。
小学不填鸭怎么学?告诉他去理解?字不认识怎么理解?
不要妖魔化中国教育,中国的基础教育还是甩很多国家几条街的。
个人感觉最理想的教育是:中国的小学中学+西方的大学和研究生教育。 -
yanzifei 楼主#7
谢谢层主这么详细的介绍这么看我的担忧减少了不少。现在的家长孩子真不容易。
-
#8
我觉得中国的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个人观点还是可以的…尤其是初升高考试…好的学生基本都在一起…我小学和初中什么名校也没上…也还是进了好高中…主要看自己
-
#9
国内能在直辖市的话,教育资源还是很好的考985大学还比较容易。
不在直辖市的话会比较悲催。如果在一个四线小城市就更加悲催了,上个985就非常了不起了。
相比起来,小坡上藤校虽然也不简单,但经常听说。上NTU,NUS就更常见了。 -
#10
我个人观点。一切都是看孩子的资质。对于聪明好学的top10%学生这里很好,因为功课很少孩子的确轻松一些。但对于接下来的50%,填鸭式的教育家长会轻松一些。否则学校教学的不足就是靠家长来补足。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补习机构和补习老师。如果孩子在学校学的可以应付考试哪个家长还会请补习呢?之前听到一个孩子讲她在学校学的是补习老师讲的十分之一。所以对于自觉性和领悟力差的学生填鸭式教育不是坏事。不过听说国内的有些城市也和这里差不多了,公立学校不太讲要靠外面的机构补或者好的私立。
-
#11
什么是建议书单?是reading list 吗?
-
yanzifei 楼主#12
这样啊,感觉自己的娃应该不属于那前10%的回去看看苗头如何,这么看来什么教育要针对不同的孩子。一刀切都是会埋没一部分孩子的
-
yanzifei 楼主#13
唐兄应该很了解两边教育差异的哈~
-
#14
拼家长的能力,跟国家没什么关系。自带学霸学神模式的娃在哪也一样。我就是以前天天放羊,现在在还债,苦不堪言的例子。
-
#15
了解不算多听教育界的朋友聊过一句话,如果不了解中美教育制度的话,会觉得差异巨大。了解中美教育制度的话,会觉得异曲同工。
一句话,就是名校要考什么,学生就拼命学什么。
所以想考清华北大的中国孩子没日没夜的补课学奥数学外语,疲于奔命。
想考常春藤的美国孩子没日没夜的补课学乐器、学外语、参加社区活动。。也是疲于奔命。
所以觉得其实无论在哪里,想考名校就得吃苦啊。
当然如果就愿意像美国社区学校的黑人孩子一样混混日子,那就不在讨论之列了。 -
#16
每个学校都会给的一般书单的长度和学校的名气成正比,而且你在图书馆永远抢不到这些书,然后家里越来越有图书馆的趋势。
其实一二年级读书的效果看不出来的,但到小三,尤其那个GEP考试,和阅读量关系很大。
小三的内容难度也是突然加大,如果小一小二放羊,孩子又不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娃的话,家长会很痛苦的。 -
#17
对于普通资质的没有比填鸭更好的教学方式了。
那10%的资质实在是很多因素的集合,和父母智商没太多直接关系。
我正看娃学华文,一言难尽啊…… -
#18
想考名校得努力这句话放哪个国家都是对的。但拿中国学生考大学的难度去跟美国学生或者新加坡学生比,本是仍然是件挺可笑的事儿。
美国每年高中毕业大概300多万,常春藤8校招生人数是2万多,比例大概7%。另外顶级名校除了常春藤 还有像MIT, 斯坦福,伯克利之类。算下来能进前30名大学的比例大于20%了。
中国每年参加高考人数将近1000万,所谓985高校总共39所招生的总人数才在18万出头,能进去的比例区区1.8%。
新加坡每年JC毕业27000-28000的样子,本地NTU+NUS每年本科招生1.3万多。将近50%的样子。
中国是个人口众多、竞争激烈的国家,想在这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当然要付出比在发达国家更为加倍的努力。 -
#19
上面常春藤的招生比例打错了请见谅。美国招生的特点是顶尖私校比例不高,像Berkeley, UCLA, UMich, UTAustin之类的顶尖公立(排名在前30)占大头。
总体来讲美国学生进排前30大学的比例应该高于中国学生进985高校的十倍没错。 -
#20
你这种看法我恐怕难以苟同如何衡量一个孩子的成功是很见仁见智的问题。我同意大部分人要出类拔萃,具备一定的基本功和逻辑思考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看看身边来自各国,不同文化成功的例子,是否一定需要达到中国,印度,韩国,或者日本那种基本功程度,还真的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在逻辑和理论方面资质平平的孩子,就真的更适合填鸭式教育吗? 答案恐怕是相反的。如果眼光能开阔一点,对成功的定义能不那么刻板,也许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会有完全不同的认知。 -
#21
我听说过一个妈妈跟他孩子说你那么不努力只能去读nus了真人真事……
-
#22
好吧在教小孩写字认字,不知道除了填鸭还有啥办法。
这个可以各自坚持,反正实验品都是自家娃。 -
#23
如果只是写字认字不知道你说的填鸭具体是指什么,如果指从反复练习从牢记并领悟,那很多国家都是如此,以教学轻松闻名的新西兰也是要求很多阅读写作的。
当然,子女教育是个很广泛复杂的问题,我只是觉得,填鸭式并没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见仁见智。 -
#24
国人数学好就是填鸭式教育受益。知足吧,不管不教的还看成绩才让你急。
-
#25
如果你认为你子女的成功和幸福,仍很取决于他们能达到咱们这辈人的理工科优势,那只能说明咱们的经历和观念相差巨大,谁也说服不了谁。
-
#26
好吧,原来CZ是男的。只能讲你们的格局好大站的真高……我希望自己孩子的幸福一直都停留在健康、吃饱、快乐的阶段。没多想过,明天的事都不会想。我错了不该回您的贴,我最最最讨厌和别人讨论问题了……我闪了。
-
#27
本地的强度也很大这点全球都差不多吧 要优秀就要付出 本地小三就开始分流了
-
#28
在这边唯一好处不用学习政治 哈哈
-
#29
本地的可以去读清华很简单
-
#30
你听的和我听的是一样的吗?
-
#31
这也是一条路就怕太刺激了!
-
#32
我一直赞同这样的观点也在思考成功的定义是什么。父母所谓的孩子成功有多大分量是私心的产物。一直觉得孩子自立自强,有获得幸福的能力就叫成功。但又觉得是不是太乌托邦。可能会一直纠结下去。
-
yanzifei 楼主#33
今天刚刚开完幼儿园家长会深深感受到了压力,才N1而已。比自己犯错了还担心。娃娃语言能力一般,这个怎么加强?顺便也问问版里的大牛们
-
#34
笑死我了楼主你太kiasu了吧
-
yanzifei 楼主#35
不是我kaisu哈,老师这么要求的说娃娃三岁多了,需要加强一下语言表达能力~我也是一脸的汗,还有要加强动手能力,觉得握笔不熟练,等等问题。今天都没有心思上班了,觉得是不是我太不称职了,咋会有这么多问题呢
-
#36
同样N1我关心的是每天自己吃饭吗?吃得饱吗?睡觉还用尿布吗?有朋友吗?
唉境界太不一样了 -
yanzifei 楼主#37
这样啊?那我看来是太过于紧张了就感觉是自己犯错误了一样,脸红到脖子跟了
-
#38
还是觉得很好笑不用担心啦,开心就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短处跟大人一样
-
yanzifei 楼主#39
带孩子回国的朋友讲讲小朋友上学问题吧以及教学质量。虽然小朋友还有一段时间才需要面临这个问题,但是对于国内的填鸭式教学实在爱不来啊,这个是阻挡回国的一大枷锁啊。
---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3,奖励楼主15分以及22狮城帮币,时间:2017-11-29 22:00:01。
---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2,奖励楼主18分以及27狮城帮币,时间:2017-11-30 22:00:01。 -
#40
和中国大陆比,我个人偏向选择新加坡教育资源别的不说,就谈小社区的社区图书馆和大市镇区的区域图书馆,我觉得北京上海就比不上。
去过香港,也光顾过香港的社区图书馆,个人觉得和新加坡比也不是一个级别的。
东部的网友可以去看看Tampines Regional Lib和Bedok Community Lib,这两个都是新建的。 -
#41
个人的一点经验和看法我家有大娃,也有小娃,觉得两个孩子在同一阶段,父母面对的压力是很不同的。大娃读小学的时候,不是完全放羊,但是没有要求过一定要考多少分,也没有给补习一大堆,只补了英文。因为从四年级开始,父母的英文口语和作文实在达不到高层次,只能求助于补习了。相对而言,孩子有压力,但是每天有时间阅读,有时间玩耍。有两个朋友的孩子和大娃同岁的,一个回了北京,一个回了上海,有时他们带孩子回来,我们聚会,总少不了孩子的话题。相比较而言,我们的孩子就是一个傻白甜,思想单纯的厉害,国内的孩子明显的在人情世故,社交方面高的不是一个层次。但是我们省去了他们在升学过程中激烈的拼杀,或者是各种钻营。大娃去年回家看到五年级的表弟那一堆作业,感慨万千,对我说:妈妈,幸亏你没把我带回中国上学,这样的生活多痛苦。这句话让我觉得我的选择是对的。因为我是当初要交20万入学赞助费而一气之下离开中国,回来新加坡上学的。再说回国的那两个孩子,那两个孩子也都非常优秀,分别在北京和上海读名校,北京的朋友家庭条件好,带着孩子学习之余游历世界,孩子的见地明显胜一筹,而上海的朋友相对经济条件差一些,并没有很多这样的机会,作文遣词造句没得说,但给人的感觉很空。用我大娃的话说:感觉他们很假。小娃刚入学,在同年级的妈妈群里,我明显感觉比大娃那时压力大,因为大多数同学都已经有补习了,英文更是有的孩子从K1就开始补了,我家什么都没补,只是让她读了不少书。虽然目前看起来不算差,但是不知道在补习大潮下,后面会怎么样。有时我很忐忑,怕自己的坚持会耽误了孩子,又不想让孩子过早地卷入补习中。我觉得新加坡只要不把孩子卷入补习的洪流中,孩子还是可以快乐学习的。而国内是你不卷都不行。同学一直吵吵着要移民,就是因为她的孩子学习不是特别拔尖,全班平均分95,她孩子考92,被老师找去训话,要求她给孩子转班,然后她拖我从坡上买了一套倩碧的化妆品送给老师,这才不被要求转班。我同学是大学老师,感慨地说:我没有训过学生,却整天被当成学生训。没有哪里是一定好的,也没有哪里是一定是不好的。前两天看了中国老师在英国进行的中式教育试验,我觉得还是可以给父母一些启发的。大家都可以搜搜看,听听孩子们的心里话。今年有一个南京实验小学的学生来坡交换学习,结束时,有个孩子说:我都想留在新加坡读书,这里的学生上课可以讲话,可以说自己的想法,老师也不会骂人,而且作业那么少。
-
#42
你说的这段话我好像在哪里看过呢?
-
#43
有很多人说新加坡教育好,我们要为小孩回新加坡我就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1. 新加坡的教育是真的好?还只是因为竞争少?
2. 如果你娃是新加坡籍,那么假设你去中国大城市一个不差的公办学校,成绩中等,基本放羊,课外只补英语,其他跟着学校进度,那么你觉得他高中去考A-level,考不上NUS/NTU的可能性有多高?
3. 你如果在新加坡,跟着一个公办学校,也是放羊(假设英语不用补了),成绩中等,那么考不上NUS/NTU的可能性又有多高?两者会差很多吗?
我怎么觉得其实是差不了多少的。 -
#44
我要说我们家老二从四岁开始上i can read, 现在K2毕业了,己经可以自己看2厘米厚不怎么带插图的chapter books, 大家不会bb我花式炫娃吧?
坡坡这方面的教育资源确实是非常全面又方便的。 -
#45
请问层主英文补的这么好,会担心华文变差吗,或者说娃不愿意使用华文
-
#46
我的看法1. 看你怎么定义“教育好”。如果你是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育真正的人才(比如诺奖、菲尔兹奖 还有像扎克伯格 马斯克那样的entrepreneur),我不认为这边有多好。但如果你是指把孩子从小培养成“好学生”,将来成为专业人士(医生 律师 精算师之类),那新加坡的教育至少是世界上最好的之一,PISA测试结果也可以证明。
竞争压力方面,这边显著小于国内也是不争事实,本地学生考NTU/NUS的难度也就类似于北京上海(仅限于这两个城市)的本地学生考一本大学。
2. 假设并不成立。现实中我没有见过新加坡籍的小孩念中国公办中小学的(也许你见过?)如果要考A-level或者IB的话,那肯定不会采取在中国公办学校念书+补英语的方式了,要么回新加坡上学,要么就是念国内的国际学校——只有这两条途径。
3. 新加坡的公办学校你指得是普通的JC?如果是JC的话,每年毕业生2万7左右,NTU和NUS各自招生6000多,SMU不到2000,何况还有跟MIT合作新办的SUTD。考不上的几率低于50%。 -
#47
华文肯定会比中文差所以需要家长多下功夫和时间创造机会给孩子用华文,比如在家坚持说,电视转中文,睡前陪读中文书,假期多带回中国接触下。
但想要中文学得象中国孩子那样是不可能的也不现实。当作语言工具就行。 -
#48
竞争压力是你给娃的国内补习,是因为互相竞争的压力,大家都要拼有限的中国好学校。但如果你的目标一开始就是nus ntu之类的,那就没有竞争压力了。
当然如果你在国内还是很鸡血,给娃压力,那么我认为,虽然娃苦,但是你高中转回新加坡考大学,目标可以比nus/ntu还要高,最少也是nus/ntu好的专业,比起本土学应试优势还是很明显。
上海初中前读公办的(双国籍)私立的(非国际学校,就是民办学校)我都认识好几个。。。初中后才转到国际路线的不少。国内应试路线对考试帮助很大。
说起录取率,我是指,你以新加坡国籍的身份,去考国大。在国内中游水平,在新加坡中游水平,我不觉得考国大之类的从成绩上来说有什么劣势。不要思维固式了。其实我经常听人说:为了娃回新加坡,但其实我觉得,如果你娃是新加坡籍,你在中国学,考上国大的概率不比新加坡低。并且国内应试教育刷题优势明显(假设你在国内给娃压力,鸡血),考上国大的概率甚至比在新加坡学高很多。这是我的想法。
我的想法,主要来自于,我在nus的时候,发现本科大部分本地同学的理科水平(80%以上),都挺差的。。其实部分同学的英语水平,也没好到哪儿去。。 -
#49
高中转回来我认为最大的障碍在于英语。小孩从小在国内长大的,没有英语的环境,补习归补习,但想达到这边JC学生中等以上水平还是有难度的。数学和science只要多补习,多做题,应该都没问题。
关于本地学生理科差,我认为这是个田忌赛马的问题。你想想你当年高考时候是你们省多少名?那一届高考总人数是多少?如果是大几十万考生里,你在前1000名的话,那属于前0.5%的学生了。SM系列来坡基本都是读理工专业,相比之下,本地最好的学生要么是拿总统奖学金去牛津剑桥哈佛耶鲁读书,即使在本地NUS NTU年也是优先选择医学、法学、商科或者建筑之类的专业。沦落到去读EE之类工科专业的坡人,肯定是排在同届同学里20%之后的了。所以你拿中国前0.5%的学生跟新加坡前20%-30%之间的学生比,我不认为有可比性。事实上新加坡学生的学霸属性在世界上都是有名的,你去知乎上看看,牛津大学那个最有名的PPE专业(政治哲学经济),排在前几的被新加坡学生包揽了,这些才是顶尖的新加坡学生,我不认为你能比过他们。 -
#50
请教一下楼主是平常送child care, 周末还送去i can read 吗?我们是全天preschool, 已经教英文数学了,所以我很犹豫周末还要不要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