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花掉的CPF,政府为什么一直在算利息?

往事不随风  •   •  5409 次浏览

最近才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如果用CPF买房,花掉的CPF资金,比如15万,即使把组屋贷款还清了,只要没有卖掉组屋,这个15万花掉的CPF,政府一直在算利息,而且按照公积金的利率来算,比如欠CPF的钱几年后变成18万了。

我就发邮件给公积金局,询问,为啥要一直算这个利息?而且你就算再多,还不是我的钱吗?比如等30年后,算算我已经欠公积金局100万了。
当然得到是垃圾信息,就说这是规定。绝对不会跟我解释背后逻辑。

那么这么规定的背后逻辑只能靠猜了。
如果按照公积金利息一直涨,涨到我退休,都不卖房子,也不填补买房花掉的这个公积金,会是什么结果呢?

如果我在退休以后卖房,我欠的公积金涨到60万,而组屋由于年限缩短,只能卖30万,那就是我一分钱拿不出来?还是除掉最低公积金存款,我还是可以把剩余的取出来?如果我可以取出剩余的部分,那么公积金局一直累计这些利息有什么意义?

那位业内人士可以解惑?

182 条回复
  • #1

    到一定年限之後,公積金就不會讓你再用那麼多了。應該會強迫你把錢填回去。

  • 往事不随风 楼主
    #2

    若干年后,连组屋卖了都不够填回去的时候怎么办呢?就是限制用CPF再买房?

  • 晓林
    #3

    1.您说的一点都没错。公积金是给您养老用的,用于买房只是暂时借用。所以利息是一定要算的。给你的未来的保障。
    2.因为通货膨胀,您需要的养老是每年递增的,买房是基本生存需要,也可能成为你的投资渠道,为了防止无节制的投资,所欠利息是为你的未来好。
    3.只要您的未来不缺钱,不卖就不卖,但当公积金不够医疗费时,您会大换小,或抵押房产的。
    4.除掉最低公积金存款,你还是可以把剩余的取出来。目的前面说了,在您年轻能够赚钱时,不能过度依赖公积金做投资。

  • #4

    公积金的最终目的是给你养老,所以OA还房贷的部分,相当于你自己借你自己的钱,当然要算利息。也就是说,你的cpf里面清楚的显示了你现在有多少钱,借出去的那部分也包括。

    填回去也没啥毛病,还是你的钱呀。

  • mybeyond
    #5

    我的佩服的是,楼主还正儿八经地写信问!
    哈哈,估计回邮件的人也是啼笑皆非,又不能说什么,只能官方回复。。
    不过,私下我来替officer 非官方回复你一下,就几个单词而已。
    " FOR YOUR OWN GOOD"

  • jslm0210
    #6

    不仅要填会用掉掉钱,还要填会利息钱

  • 北方人8
    #7

    呵呵,还是让年纪够老了的人回覆一下你的重大发现,据知而已。
    五十五以前,卖房款偿还回添OA, 如果SA没达到限额现在大概十八万还在每年有增加,还要再从OA转移到SA, 五十五以后不是必须,公积金局会跟你商议怎么分配。这个五十五好象也要调高了。
    也是,这个不用去关心。等你要退休了再考虑来得及,可能规定又变了很多。

  • #8

    公积金诸多不合理之处其一罢了。利息本该政府出,自己用掉了反而强制自己填补,造成使用公积金反吃亏的假象,强制储蓄。

  • 北方人8
    #9

    五十五以前卖房,要回补OA, 如果SA户头还没够限额现在是十八万还在每年增加,就还要从OA 转入SA,五十五以后怎么分配公积金局会跟你商量

  • ezfly
    #10

    cpf暂时借用一下还好,手上有余钱的话最好还回去
    世界上有多少理财公司可以保本二三十年给你4%利息

  • #11

    你的钱如果还在cpf账上,那利息当然是政府出,因为政府可以用这个钱去投资。你都把钱都取走了,钱都不在你账户了,还指望利息政府出?这就不讲武德了。

    公积金就是强制储蓄。因为政府考虑的是所有人,不是所有人都有意识都有能力规划自己的财务。如果不强制储蓄,有些人年轻的时候不努力,不会管理财务,老了双手一摊没钱了,新加坡作为发达国家,总不能看着人饿死吧,这救济的钱还是全体纳税人买单。如果这样的人多了,政府也顶不住。所以只好一刀切,都强制存点钱,至少老了饿不死。

  • 往事不随风 楼主
    #12

    你还别说,我真的是有朋友一直用现金还HDB的房贷,尽量不用CPF还。刚开始觉得他这样理财,好像不是很合理,用CPF还掉房贷,多余的现金可以买多一套不好吗。

    现在想来,可能是不是这个原因,觉得花掉的CPF,就损失了利息。拿现金多买一套房,将来的涨幅还不一定达到每年4%,特别是99年的公寓。

    我看到公寓跟随组屋在涨,但是,永久产权的公寓反而不怎么涨。新加坡的房地产有点奇怪。

  • 往事不随风 楼主
    #13

    谢谢您的解惑。
    您说说的公积金局商量怎么分配,是怎么回事?难道多出来的部分不给取?
    还是您有什么例子可以解释一下?

    因为他一直在有模有样的给我花掉的CPF算利息,而且看着数字一直在增长,有点心慌慌。

  • 往事不随风 楼主
    #14

    谢谢解释。

    我不觉得是“FOR OWN GOOD"。
    既然说CPF是我自己的钱,我花了自己的钱,他还一直给我算利息,是啥意思呢?
    就像我把银行存款花掉了,银行给你一本正经的记在账本上,说你某年某月花了自己的存款15万,到今年算利息,你的这笔钱已经涨到18万了。
    这个我真不理解。

  • chromeplus
    #15

    填补公积金的时候,发现有上限,要是利息算高一点,岂不是可以填补更多。可政府不让,说CPF利息负担沉重。

  • mybeyond
    #16

    我当时也有你这样的疑问,但我是这样想的,,你算利息好了,反正钱还是我的,就算我花不完,我还可以给儿女。。这样一想,也就释然了。。

  • 往事不随风 楼主
    #17

    个人感觉,算利息的背后肯定有某种逻辑或者目的,但是不明确告诉你目的是什么,就让人猜。不然他们不会吃饱了撑着没事干给你一本正经的算利息,还明确记在你的账号上。
    要么就是为了限制用公积金买房的定限?为了若干年后更改不准取款的政策?还是为了什么目的?

  • #18

    前面几位已经把逻辑说得很清楚了,你自己不去理解。

    1. 为什么要强制你交公积金?是为了你老了有保障,不用麻烦政府
    2. 交了公积金,存在政府了,你要不要利息?你肯定要啊。
    3. 虽然公积金允许你取出来一部分用于买房,回到第一条,我还是得强制你还回来啊
    4. 政府认为你交的公积金不够养老,公积金+多年滚的利息才足够养老,因此,你不能只还本金,不然不够养老了又要找政府了

  • #19

    你钱放银行利息银行给,你取出来用了,还让银行出?

  • makehill
    #20

    OA 如果看作是普通投资账户,你买房用去的本金和因此而失去的利息记录在册,好让你在选择使用的时候做一个简单的损益对比。 这不是很好的数据参考吗? 为什么要害怕呢。比如银行利率很低,现金又没有高收益投资的购房者,就可以选择调低OA 的额度,反过来,你个人投资回报率高于OA 的利率回报,自然可以骄傲地和OA 利率进行收益对比,一笑而过。总之,如果没有利息计算,你不知道你因为用了OA 二损失了多少。记录是科学管理和规划的参考,设限是对自由的限制。这是本质的不同。

  • #21

    楼主的想法就是cpf费尽心机要黑ta的钱,除此之外的解释一律视而不见。

  • lsg303
    #22

    但最后能拿回多少钱是最终问题

  • #23

    cpf信息透明,你交了多少,余额是多少,每年的利息是多少,退休后能够领多少,一切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人死了钱还在的话,还可以继承。

    真正的隐形税收是天朝的社保。因为大头不在个人的账户里面。

  • lsg303
    #24

    不然紧急储备金从哪来? 钞票随便印?

  • lsg303
    #25

    利息再高 但最后没法全部取出来用那就算是天文数字看得见摸不着啊

  • #26

    到了55岁就可以把多的取出来了,留下养老需要的部分。
    最后养老金还有没取完的,留给孩子们了。
    不是看得见摸不着啊,只是你太年轻了

  • lsg303
    #27

    未雨绸缪, 到时还不知道会怎样呢 而现在钱却不在自己手上 你能安心?

  • #28

    即使是自己银行的钱,也不见得挂了的时候刚好用完吧

  • makehill
    #29

    看得见摸得着只能放兜里了,放枕头下面上班的时候也摸不着。

  • 北方人8
    #30

    看来又有很多新人。
    算利息是让你知道你要还OA多少,因为CPF利息不是固定的,比如最近,银行利息归零,却又面临通胀预期升高,所以利息应该要调了。
    公积金在全世界都不是福利,是政府回收国民财富的手段。你存入时相当于平均工资的多少个月,提取时绝对拿不到那个时候平均工资的多少个月,即使不拿利息。
    但是对个人来讲,也不都是不好,因为政府不会提供好的途径让你的财富达到保值,包括股票和房产(前三十年的中国除外),因为货币贬值幅度完全属于政府控制。相对来说,公积金利息还算是好的。

  • #31

    这跟新人旧人没关系,旧人也有脑子里一堆浆糊的。

    1. 政府回收国民财富的手段?我知道你想说通货膨胀,问题是不交公积金你就不面对通货膨胀吗?那又怎么说是回收国民财富呢?

    2. 货币贬值幅度完全属于政府控制?能控制的就不是通货膨胀了,那叫灵活货币政策。

  • #32

    政府不想给你养老,叫你强制储蓄自己养老。

    你用掉了。就是动了自己的养老基金,如果不动4%的利息复利增长政府可以用这个给你发 养老金。 动了以后0元养老,政府担心你不行。叫你还回去。不知道你知不知道这是一种很深沉的爱。。。不然老了去食阁擦桌子可能也无法温饱。

  • 北方人8
    #33

    你意思到处都能见到的六七十岁还在做工的都是因为花掉了养老基金吗,这个我确定不是,新加坡六七十岁的老人能坚持的都在尝试打工,因为养老金是他们自己的积蓄,花一块少一块,舍不得是因为心里没有依靠。
    政府的考量是不承担任何个人养老责任,只是在可能的范围内给点补贴。理性处理的让人感觉冷酷,深沉的爱太难体会到了

  • #34

    以前薪水 多少,CPF积累多少?

    现在通胀多少?负责人的说现在退休的新加坡人其实是没有什么CPF的。

    楼主觉得体会不到,那估计要中个TOTO才能感觉到爱了。


    1987
    If the Full Retirement Sum had remained unchanged from $30,000, when it was first introduced in 1987 (as the Minimum Sum), it would only provide a monthly payout of about $300 today.14 Jul 2020

  • #35

    新加坡没有自然资源,养老当然要靠自己。靠政府话,政府的钱也是从纳税人来,相当于全体纳税人买单,我不愿意为别人的养老买单。
    政府做的对,不搞那种丁吃卯粮的事情。也给现在的人树立了一个榜样,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干活积累财富,老了就去擦桌子吧,政府会给适当的补贴,但是仅仅是饿不死而已。

  • 北方人8
    #36

    这个道理存在。
    想要政府给老年人养老金,就得纳税的年轻人多缴纳税金,是帮老的还是苦小的无法决定,所以新加坡选择了各顾各,国家与个人之间和老辈与小辈之间,划分开来。合理但多么冷酷。
    但问题的总结不是想要养老轻松就得年轻多做工,而是保护好身体,争取七十岁还能继续做工。

  • 晓林
    #37

    看来您也是新人,一点不了解新加坡的历史。。。新加坡的历史其实就是暴发户的历史,像晓林这一辈在70年代大多才几百块收入,多数是不交公积金的,因为交了就没法过生活。记得晓林一个朋友买aljunied 10楼新组屋三房才9000块,现在这个楼还在那里,同样的屋子要20多万了。。。
    所以现在新加坡苦的就是晓林这一代人,壮年工资低没公积金,老了没有工作,只能去抹桌子,还要被您这样的新人嘲笑。。。

  • 晓林
    #38

    是在80年代,新加坡开始确立公积金制度,所以新加坡从60年代出生的在这个制度下才有可能不像晓林一样70多还去抹桌子。。。
    4%的利息是为你们自己考量的,每一年的生活成本都在提高,最低存款也会慢慢增加,是保证你们未来不要像晓林一样去抹桌子,更不要向政府去伸手要生活费,新加坡的储备要用在让新加坡活下去的地方,而不是让你们活下去的地方。。。

  • #39

    有的人希望政府送房子给他住,养老也是政府包圆了。其实这种想法米虫。BTO买不到好房子还要怪抽签不公平。。。。

    怨天怨地怨全世界,你能改变世界吗?你能改变养老制度?我觉得CPF是最公平的不然怎么国内也学这一套?国内现在年轻一辈也是要自己CPF养老只有40/50后才能统筹养老金,但是这对年轻人是一种剥削,因为人口红利 已经吃完,现在的年轻人以后老了没有足够的人口基数给他们交CPF来养他们的老。。。然后政府要包圆了养大家吗?想法太简单了。

    就跟反对党一样只有反对的声音,却没有对策。为反对而反对,有建树的应该提出一个方案来规划养老。 最简单的就是从20岁就开始理财!自己不会,教教自己的孩子有足够的财商,早点开始未雨绸缪。

  • 北方人8
    #40

    晓林先生,请问您从哪句话看到了我嘲笑打工的老年人。如果您眼花我能理解。

  • #41

    To help workers save for retirement, the CPF was established on 1 July 1955. Workers contributed part of their monthly income to their CPF to build up their retirement savings.


    In 1968, the government introduced the Public Housing Scheme, allowing Singaporeans to pay for the mortgages of their HDB flats using their CPF savings instead of having to use their take-home pay. This increased the affordability of housing and provided many Singaporeans with a home. Home ownership became a key pillar of retirement security as it relieves Singaporeans from having to pay rental fees out of their retirement funds during their senior years.


    看清楚,cpf从1955年就有了。现在70多的人,是1942年以后出生的,到了1955年,这些人才13岁,这些人到了工作的年龄,cpf早就成型了。

  • #42

    正牌的cpf,个人和公司部分都在自己的账上,有多少钱随时可以查询,利息是多少也是清清楚楚,每年还产生一个综合的账单。
    而国内学cpf学成了山寨,公司部分是大头,却不在自己的账上。从一开始的设计就错了,导致现在这么多的问题,例如养老金亏空,跨省市转移难等等。

  • 晓林
    #43

    看来还是对历史的不了解,新加坡的80年代前不是你以为的强政府,那时只有政府部门或极少的公司会给员工缴纳公积金,更别说那时的新加坡没有大型产业,80%都是小商小贩,更多是零工,这些人没有人缴纳公积金,没钱交,也根本不信任当时的政府,放你到晓林那个时代相信你不会交的。。。
    真正开始系统缴纳。严格立法缴纳在80年代,那时政府强势,大型产业开始爆发。。

  • 晓林
    #44

    “能见到的六七十岁还在做工的都是因为花掉了养老基金吗,这个我确定不是,新加坡六七十岁的老人能坚持的都在尝试打工,因为养老金是他们自己的积蓄,花一块少一块,舍不得是因为心里没有依靠” 这就是啊,晓林这一代人根本没有养老金,不是舍不得,是根本没有,这是晓林心里的痛,您居然说是舍不得用。。。。唉。。

  • #45

    自己做的选择,自己承担后果吧。

  • 晓林
    #46

    1.这么说对晓林这一代人是不公平的,那时不是不要缴纳,的确是那时的新加坡百废俱兴,工资收入极低,没钱缴纳。
    2.你们现在连给自己4%的利息都要斤斤计较,为何要苛求那时的晓林呢?

  • 晓林
    #47

    “你说的,立法缴纳是八十年***始,现在六七十岁的人那时也才三十几岁,也是没有公积金吗 你说的根本没有,不是不舍得从何谈起”
    80年代才开始公积金,政府动员处罚了很多公司和人员,才建立的系统。你完全忘记了两个事实,1.晓林前面说了,那时晓林每月才600多块,养家养房子,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就算在现在还是有不少新加坡人规避公积金,试图拿到现金。2.那时很多和晓林一样的华校生事实上是很难正规工作的,大多零工,或小商小贩,一分钱都是扳成两半花,所以不是交是没能力交,和晓林同样30多岁年龄还有很多教育程度更低的新加坡人也无法加入您在的公司或职位,那时活着是第一需要,而不是公积金。  希望你们年轻人能知道老一代新加坡人的痛,而不是空谈。。
    您说的舍不得花,真心是嘲笑,我们是没有,不是舍不得。。。问一句,晓林可以说您不开宝马,不住独立屋,是您不喜欢吗?

  • 北方人8
    #48

    其实我都不该再回复了。
    无论如何,从字面语法含义上,应该理解不到有嘲笑老年人的意思,至于你体会到了,那就不是我发言的问题了,是时代给你的感觉。

  • #49

    任何社会都有穷人,都不能保证教育程度很低的人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新加坡没有自然资源,税率相对也低,还能给老年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补贴,已经做的非常好了。

  • #50

    我去搜了一下华校生,感觉晓林说的有问题。华校生在职场是比英校生吃亏很多,但是后来也有不少机会的。例如:
    七十年代新加坡经济起飞,一些法定机构的职能扩大,需要更多高学历的职员参与工作。那时“居者有其屋”政策如火如荼展开,建屋局总部与区域办事处职位增加,但英校生有更好的选择,于是南大与华校高中毕业生赶上这趟列车,在建屋局各单位落脚。其实独立之初,建屋局的中低阶官员里已有不少华校生,原因之一是它直接面对群众,需要熟悉草根语言的职员与民沟通。五十至七十年代,原产局是华校生的去处之一。那年头新加坡还未全面都市化,乡村仍占着岛上的大部分土地,从事养畜与耕植的人口为数不少,原产局需要协助农民解决问题,一样得以方言或华语作为沟通工具,因此原产局的兽医与助理群里,便有了为数可观毕业于台湾院校的华校生。人民协会属下的联络所,也需要管理与沟通能力兼备的干部,这类工作英校生较少问津,因此它成了华校生的大市场。当年全岛几百间联络所的组织秘书,华校高中生和南大毕业生多的是。华校生在公务职场上的流向,说明了凡是需要与市井打交道的前线作业,就有华校生呼吸的空间。以上摘自https://xinguozhi.wordpress.com/2017/01/21/%e5%8d%8e%e6%a0%a1%e7%94%9f%e7%9a%84%e8%81%8c%e5%9c%ba%e8%b7%af%ef%bc%88%e4%ba%8c%e4%b9%8b%e4%ba%8c%ef%bc%89/
    这还是从七十年代起的。你觉得那个时候就在建屋局或者CC工作的公务人员现在能混到去擦桌子?现在这些擦桌子的,就是没有什么学历的,英校华校都上不了的那种。

狮城帮

狮城帮是关于分享和探索新加坡的地方

马上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