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的能力是不错的

离散鼠穴  •   •  15435 次浏览

我没有在政府工作,但是因为工作的性质,可以时不时了解政府政策研究,制定,执行和回顾的方法和基本指导思路。基于我的了解,我认为新加坡政府的能力是很不错的,所以多数时候我会认可政府的政策,包括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的政策。

 

讲一下我对不带口罩的政策理解。政府反复强调不病不用戴口罩。如果房间里面有100个人,1个人带病毒。如果政策是人人戴口罩,当然传染的风险是最低的。但是需要100个口罩。如果强调生病的人戴口罩,其它人注意个人卫生,传染风险会高,但是口罩的需要少了99%。目前新加坡有一些口罩储备,很多部门也在尽力采购,但是总量是不能够支持中期或者长期的人人戴口罩政策。在口罩资源稀缺的情况下,需要保留一些为更坏的情况做准备,也需要照顾社会中更为弱势的群体(低收入,健康条件低于平均 etc)。不用戴口罩不只是宣传,实际执行上政府官员身体力行,同时继续平时的工作(接见选民,开会,下访 etc)。这个政策,是在实际条件下最符合效益的,不是效果最大化,是效益最大化。不是最低风险,是可控风险。

 

同样的,基于数据分析,如果接下来确定新冠肺炎的传播效率高,但是致死效率低,那么应对政策向登革热,流感,而不是SARS靠拢应该是更符合经济社会成本的。不看成本只看收益的行为是不理性的,且不可持续。

 

是的,新加坡政府是超级理性而且算计的政府,且在计算中倾向于选择在可管控风险区间的低风险区域,在规划时间段区间里面的偏长期区域,在收益率区间里的较保守区域,在成本区间里的较激进区域。因为这样的计算,有时候得出的结论和人群的短期的,局部性的,情绪化的感觉相左(比如,新加坡的民用垃圾回收采用用户端不强制,大致分类,而是在回收工厂再细分类。一般人感觉新加坡在垃圾分类比日本差很多,但是新加坡的实际垃圾回收率(包括工业垃圾)是不错的。我没有现成的数据但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下。

 

新加坡的政策制定除了理性,基于数据的特点,还有一个灵活并持续可调的特点。基本上随着政策的执行,数据会被持续不断的收集,分析,然后作为政策调整的依据。因为新加坡的精简的政府规模,而且对公务员和政治职务者长期的绩效评测,政策调整是被鼓励而且迅速的。

 

所以,在论坛上大家可以各自发表意见。但是到政府整体考虑的政策制定,我会对新加坡政府更有信心。这个,是用脚投票。

42 条回复
  • #1

    但是你忘了一个可能那个生病的人不一定会戴

  • 紫羊
    #2

    基本上都理解并同意,但是没看懂的一波操作是为什么不能强制取消某些大型集会呢?这不是人为制造传播机会吗?

  • DonnieMum
    #3

    潜伏期的病人无症状所以不戴口罩但是他携带的病毒足以让其他人感染新冠

  • #4

    同意我觉得今天李总理的讲话是很有水准的。政策制定也是非常考虑新加坡的民情。
    同样的政策(生病的人戴口罩,轻度病患不用住院)虽然非常理性且实际,但在中国行不通,也只有在新加坡才可以。
    希望这次疫情能够如同政府智囊团所预料的,新加坡能够顺利度过此关。

  • 离散鼠穴 楼主
    #5

    如果还有口罩,那么有病的人还是会选择不带但是没有了口罩的话,有病的人是一定没有的带。。。

  • #6

    也已经取消了很多了比如这个月在各个地区的妆艺大游行,还有各种新年团拜会。。
    当然还有没有取消掉的

  • #7

    这是另外一个可能性了zf这波操作 只能自求多福了
    此病毒是没有药可以吃 病毒要找个适合的宿主寄生
    免疫系统太强或者太弱者都有可能挂掉

  • DonnieMum
    #8

    新加坡政府为科研做贡献比如国内的死亡率是在集齐资源救治,加强隔离情况下的死亡率
    但在新加坡,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无隔离措施下全自由状态下真正的死亡率。
    这可以载入史册

  • 离散鼠穴 楼主
    #9

    因为新加坡政府开始取消活动的话很多国外的公司和政府就会有可能开始采取进一步的限制和新加坡的经济活动。那么接下来因为经济活动缩减影响到的个人和企业的损失很可能多过政府需要多花的治病的成本。。。

  • #10

    这只是你的假设50%的概率 所以中也是50%
    靠人不如靠己 比期待生病的人会自觉要强吧

  • 三好
    #11

    经过这几天

    从一开始不懂到 看了国内各种消息收到惊吓,过度担忧,再到自己消化分析变为理性。

    看一下国内的数据就会发现1代死亡率偏高,虽然传播率还是很高,但是慢慢死亡率降下来了,我大胆猜测是因为第3代传播的病毒没有那么凶狠啦,(自己瞎猜)。新加坡都是三代以上啦,所以可能真没那么严重呢,加上天气热,病毒存活率也降低很多。

    2月会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如果依然没有大规模爆发疫情,3月基本就没啥事情了。

     

  • Freki
    #12

    是的今天第一夫人也讲的很清楚了。

    新加坡口罩的库存,首先要保证医护人员和病人。虽然健康人也需要口罩保护自己,但目前在中国不出口口罩,以及其他出口合格口罩的国家都不对外发货的形式下,坡是不能鼓励所有公众戴口罩的。

    目前的情况是,卖合格surgery mask和n95的地方都在政府的限量下卖,其他不合格的口罩随便卖。

  • #13

    疫病是战争 不是你理论上制定多好多好的政策就能够赢的最简单的一点 病毒7-14天潜伏期具有传染性这在中国已经确认了的情况下 政府还在说没病不需要带 本地出现社区传染病例就是力证。坡坡小 人口稠密 一旦失控 不是政府制定好的政策能够控制的住的。小坡现在的资源我觉得搞不定大规模爆发的疫情 就这一个月 单单中央对湖北的投入是200多亿人民币 全国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就有4000多人 而且还有制造业的支持 即便是这样举国的支持 还是捉襟见肘。

  • #14

    今天的数据公布了吗还是暂时没有

  • #15

    羽扇纶巾,谈笑间,病毒灰飞烟灭呵呵

  • kusubudo
    #16

    支持一下你表达了我要表达的。今天数据还没有公布,应该是有不少病例,先讲话打个预防针。

  • 柠檬16
    #17

    你咋还看不懂呢 道理政府都懂 政府也难啊每个人都戴口罩当然是完美的。
    但问题是没有那么多口罩给六百万人每天戴啊!
    如果政府说每个人都要戴 然后又没有得戴 那得制造多大的恐慌?!
    道理你自己懂 自己买好口罩自己戴就完了
    政府有苦说不出 太难了

  • #18

    港台也说没病不要带口罩美国CDC也说没病不要带,很多别的国家也都是这样宣传的。不光是坡坡。
    还有就是新加坡这种体量的国家,任何战争天灾就可以亡国,但船小好掉头,只能设法规避。
    还有我个人觉得国内很多省份对这次疫情的反应有些过了(湖北省除外)。但现在事已至此,船大不好掉头了,而且舆论压力太大。
    试想如果过几个月证实这个新病毒只有普通流感的杀伤力,那么这几个月全国人民封城,封村,封小区,工厂停工,学校停课,甚至冒着中小型企业破产,老百姓失业,GDP下滑一两个点的代价,就只是战胜了另一种流感?

  • P莹莹
    #19

    也支持一下终于有个明白人

  • #20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都是口罩惹得祸,假如口罩充足,,,,,

  • tucao123
    #21

    据说下午两点时候就增加了7例了
    最终多少不知道
    以MOh为准

  • lisagliu
    #22

    好的,你讲的我完全懂了,我出门都戴着,虽然很热

  • yaoyao8
    #23

    我就在想,在地铁吃东西都可以罚款1千,为啥不规定感冒咳嗽不戴口罩要罚款

  • Calicocat
    #24

    现在提供不了口罩,怎么罚

  • Calicocat
    #25

    不知道要怎么赌我只知道武汉政府赌输了

  • Calicocat
    #26

    我本来这么想的,但是看到只有2个出院,但有四个病危的感觉还是挺强的

  • befaster
    #27

    谢谢你的分析,安心了不少一直以来对坡zf还是有信心的,执行能力超强很有危机感而且特别务实,唯一的小担心就是怕他们意识不到疫情的严重性太轻敌了。

    现在只能寄希望于这个领导班子智商依然在线,不会拿自己在国际上的好口碑开玩笑,带领大家平安度过这次疫情。作为个人,只能尽量做好防护,自求多福了

  • yaoyao8
    #28

    每家发了4个啊,还可以去Polyclinic,GP看病的时候拿一两个,不是口罩都供了医院吗,为了生病的人戴上口罩,我们这些健康人都冒着生命危险不戴口罩,现在把口罩省给他们,他们还不戴,让我们情何以堪!

  • kcowen
    #29

    告诉民众不用戴口罩我能理解毕竟这么多人,本身也不产口罩,根本没能力让每个人都戴。而且每个人都戴,确实是效率很低。

    但是这个LOA有点扯,可以出门,而且关键新加坡人口密度高,很多拿LOA的其实是合租的,这样室友如果没出国不用LOA,如果不幸染毒还不是把病毒传染给别人。

    说致死率不高,但是目前看的是本地40个人里面有4个病重,有点吓人。之前有人说这个和流感类似,目前来看还不像。

    如果新加坡真是向武汉方向发展,后果会很惨,因为没有像武汉那样举国支援。

    另外,国内这次管的真是很严格了,不仅武汉,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封闭式管理,但是问题是这种封闭式能持续多久?目前还是每天很多新病例,哪天开始上班以后大规模人员流动会不会功亏一篑?

  • shidu
    #30

    如果进icu意味重症,那10%的数据跟国内吻合,希望国内在用药方面能很快有突破

  • #31

    湖北死那么多人,不可能都是一代的,一个传一个,再传,都不知道多少代了。
    新加坡的是早期输入的,代数更低。

  • hhl
    #32

    其实有点道理湖北迄今为止报道的,死亡七百多,六百多是武汉的。还真有可能是一代比一代弱。

  • #33

    不能说武汉的就都是一代的啊病毒在武汉也是人传人,一个传一个,不知道多少代了。武汉死的人多显然是医疗不足的问题。

  • tale
    #34

    我觉得政府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这个病致死率不高是事实,重症率高也是事实。现在大概9-10%的重症率,不注重隔离的话2%的感染率不是不可能(看看各国从武汉撤侨的感染率),新加坡常驻人口570万,这样就算轻症在家也是需要一万张隔离病床的。而全岛的病床就只有一万张,人家生孩子要用,其他病重也要用,再等下去医疗资源挤兑是必然的。如果其他国家再对新加坡开始封锁就是雪上加霜。

  • Calicocat
    #35

    我觉得政府是知道的但是已经不可控了,所以放弃了。赌一把。

  • 走走
    #36

    如果知道了这些,那赌的依据是什么?封城十四天已过该发病的都发病了?
    二代三代传染致病率低?
    天气湿热不适合病毒存活?

  • #37

    武汉的死亡率目前不能说明问题到底有多少人感染了,说不清楚
    应该不止两万,否则游客中的比例不会那么高

  • #38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没有东西防(如口罩)怎么防啊
    口罩中国自己都不够
    还有就是正确的文化就是,病了就自觉戴口罩

  • 离散鼠穴 楼主
    #39

    【其它话题】新加坡政府的能力是不错的

    我没有在政府工作,但是因为工作的性质,可以时不时了解政府政策研究,制定,执行和回顾的方法和基本指导思路。基于我的了解,我认为新加坡政府的能力是很不错的,所以多数时候我会认可政府的政策,包括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的政策。

     

    讲一下我对不带口罩的政策理解。政府反复强调不病不用戴口罩。如果房间里面有100个人,1个人带病毒。如果政策是人人戴口罩,当然传染的风险是最低的。但是需要100个口罩。如果强调生病的人戴口罩,其它人注意个人卫生,传染风险会高,但是口罩的需要少了99%。目前新加坡有一些口罩储备,很多部门也在尽力采购,但是总量是不能够支持中期或者长期的人人戴口罩政策。在口罩资源稀缺的情况下,需要保留一些为更坏的情况做准备,也需要照顾社会中更为弱势的群体(低收入,健康条件低于平均 etc)。不用戴口罩不只是宣传,实际执行上政府官员身体力行,同时继续平时的工作(接见选民,开会,下访 etc)。这个政策,是在实际条件下最符合效益的,不是效果最大化,是效益最大化。不是最低风险,是可控风险。

     

    同样的,基于数据分析,如果接下来确定新冠肺炎的传播效率高,但是致死效率低,那么应对政策向登革热,流感,而不是SARS靠拢应该是更符合经济社会成本的。不看成本只看收益的行为是不理性的,且不可持续。

     

    是的,新加坡政府是超级理性而且算计的政府,且在计算中倾向于选择在可管控风险区间的低风险区域,在规划时间段区间里面的偏长期区域,在收益率区间里的较保守区域,在成本区间里的较激进区域。因为这样的计算,有时候得出的结论和人群的短期的,局部性的,情绪化的感觉相左(比如,新加坡的民用垃圾回收采用用户端不强制,大致分类,而是在回收工厂再细分类。一般人感觉新加坡在垃圾分类比日本差很多,但是新加坡的实际垃圾回收率(包括工业垃圾)是不错的。我没有现成的数据但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下。

     

    新加坡的政策制定除了理性,基于数据的特点,还有一个灵活并持续可调的特点。基本上随着政策的执行,数据会被持续不断的收集,分析,然后作为政策调整的依据。因为新加坡的精简的政府规模,而且对公务员和政治职务者长期的绩效评测,政策调整是被鼓励而且迅速的。

     

    所以,在论坛上大家可以各自发表意见。但是到政府整体考虑的政策制定,我会对新加坡政府更有信心。这个,是用脚投票。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1,奖励楼主25分以及37狮城帮币,时间:2020-02-09 22:00:01。

  • #40

    也有很多地方是瞎搞的比如我老家。
    今早一老家推送新闻,某公共场合测量体温,几个市民体温37.2,37.3度被强制带走。
    整个城市风声鹤唳,人心惶惶。我们那里总共病例才个位数

  • #41

    今早给队友看了老家的新闻她瑟瑟发抖。
    这几天她测量体温都是37度多一点,要是在老家,她也是被强制带走的那一类

  • 未知数
    #42

    同意楼主。我转载一篇文章自新加坡出现社区传播后,很多人都非常担心。而疫情当前,洛阳大伯公宫正好要举办传统的万人庆元宵晚会。于是有人就发起网上请愿,并在各群组呼吁打电话给主办单位,要求他们停办活动。
    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国民意识,个人也有权这样表达;想提醒政府出台强有力的对策,有可取之处。但后来在政府做说明后,仍有人不加分辨,带着情绪抨击主办单位、抨击政府,似乎就变成散播恐慌情绪,给对抗疫情的努力帮倒忙了。

    2月7日下午,笔者听了政府跨部门工作小组有关对抗疫情的最新对策与解析后,经过梳理与思考,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几点看法。

    对比中国疫情爆发后,采取封城等措施,新加坡是否应采取相应对策呢?例如全面封堵,让新加坡人都呆在家中,停止一切社会和经济活动?还是像目前这样根据疫情的发展来逐步应对?这让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曾经有过困惑。

    但2月7日部长的说明让我理解到,新加坡对疫情的思考,已不是武汉疫情爆发初期的情况,更多是疫情已扩散到其他地区的情况。这两者的立足点是有巨大差别的。另外部长提到,这次新冠病毒肺炎的死亡率不比SARS高,这也是思考整体对应的决策依据。

    新加坡作为全球化的大都会,不论经济、人员还是传染性疾病,都会有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特别是近十年来,已出现多起影响世界的疫情。因此,面对突发疫情,也算是常态了。这形成了新加坡政府的考量,建立在尽量不影响正常经济、社会活动和人员流动的情况下设定对策。


    也就是说,新加坡以尽可能维持正常社会运作,为出发点。政府最需要做的是防控疫情的发生、扩散与恶化。如果出现社区传播,就要根据情况来应对,争取以小的代价赢得这场战役。

    简而言之,疫情的发展阶段不同、国情不同,新加坡的应对方式自然不同。这里所说的国情,包括政府效率、国民对政府的信任度、国民的社会意识与遵守规范的自觉性等(当然每个国家都有不负责任的人,问题在多少而已)。
    而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要看长效,不能只求“完美”。比如最近大家议论戴不戴口罩,不少来自中国或与中国联系密切的朋友,总感觉新加坡政府对带口罩的态度存在漏洞或太掉以轻心了。必须说,这样的担心,绝大数是为了新加坡好,应该得到理解与肯定。

    如果单从戴口罩的效果来看,没有人能否定,规定人人都戴口罩是最“完美”的方案。但真正了解国情的人士却能明白政府的苦衷。对于带口罩的问题,新加坡绝不可能照搬中国的方式
    凡是政策最终都要落到实处。面对如此重大的疫情,全球必然出现口罩整体供应不足。而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新加坡则是一个小国。我们的口罩供应,保证医护人员和有需要的人应不成问题。但让人人都戴,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要忘了,口罩是需要每天或数小时更换的。让500多万人口每天都戴口罩,可能吗?如果出台这样的政策,却不能保证大家都能买到口罩,那除了制造恐慌,还有任何意义吗?

    事实上,恐慌比疫情造成的损失更大。2月7日在政府调升应对级别后,就有人开始恐慌,抢购食品和日常用品,新加坡各大超市一时间货架空空。但事实上,就算香港缺卫生纸,会波及新加坡吗?新加坡的供应链完全可以随时补SSH货,而我们的进口来源也不只是中国大陆。
    无论是口罩还是卫生纸,如果出现全岛排队抢购,那跟多办几场万人宴有什么区别?是更有利于控制疫情?还是会增加传染风险?如果您的提醒和建议得不到采纳,就变成不满,甚至变成散布恐慌情绪,会更有利于战胜疫情吗?



    新加坡政府决策的逻辑与取舍,必然有自己的立足点,必然根据自身的国情。作为全球最开放的小国,新加坡的生存离不开世界,离不开全球化,因此我们也有必要共同面对全球化带来的坏处。


    新加坡不采取全面封堵政策,不要求人人都戴口罩,也离不开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作为生活在新加坡的人,不管你是公民、永久居民,还是持长期准证者,抑或只是游客或短期访问者,我认为都应该积极配合本地政府的应对措施,大家一起努力,共克时艰。

狮城帮

狮城帮是关于分享和探索新加坡的地方

马上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