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XL的发言让人对组屋投资价值完全失望了
维妮公主 • • 24660 次浏览李总理指出,99年屋契的意思就是把房子卖给你99年,99年后房子就要交还给政府。这就和政府将小贩摊位以20年契约卖给小贩一样,小贩在这20年里面可以做生意也可以转租出去,但是20年期限一到,摊位就回到政府手里,再度成为政府的资产。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 ... #Echobox=1540255219
所以组屋将会变成福利房,有能力的早点过度到公寓。
这是不是公寓利好消息。
FH利好,99年的不是也跟HDB是一样的?
-
维妮公主 楼主#1
李总理进一步举例说,假如一个人30岁结婚时买了一间99年地契的房子,等到40年后退休时,房子还能继续住59年,足以让人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住到终老。
“假如你活到90岁,还有三四十年的剩余屋契,因此还是有价值的,这个价值可以转赠给孩子,孩子不想住可以卖掉……房子你能够用满99年。 -
维妮公主 楼主#2
这和前几年老李说HDB是人民的资产不符合了。
李光耀还称,新加坡政府从一开始就没想到建组屋出租,而是把“居者有其屋”计划当作新加坡公共住房政策的基石,以让绝大多数人民从口袋里掏钱购屋,而不是过于依赖政府的长期津贴。
他说,政府的政策是让每个国民都有一份宝贵的资产。“为了确保我们的人民深深扎根于此,而人民也有值得捍卫的事物,我们就得成立军队。但是,我们的人口又不足以成立一支正规军队,而要叫住在小房子的人来保卫住在豪宅里的人,也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一开始就认定每个国民都应该拥有房子,这样每户家庭才能拥有值得保卫的资产,而我们多年来已把组屋视为人民最为珍贵的资产。”
http://business.sohu.com/20100129/n269902082.shtml -
#3
这个,组屋本来就不是投资用的吧,最主要的作用还是 “居者有其屋不是吗”?
-
维妮公主 楼主#4
那保留组屋是没有意义的。
有条件换公寓吧。 -
#5
楼主想多了。比如99年公寓,如果没有发展商去重建和HDB没有区别,对不?
-
维妮公主 楼主#6
有区别,HDB不能商量, 公寓可以投票做决定要ENBLOCK还是怎么样。如果房子还有价值的话。
-
#7
99年公寓在99年后还有价值?
-
#8
99年公寓和组屋区别很大呀。一个核心家庭只能买一套组屋。
现在控制买多套房产。所以买了一套组屋加公寓的。就不能再卖掉组屋换比较新的组屋了。只能一直持有组屋。
而夫妻各买一套99公寓,随时可以换新的99年公寓。
公寓很灵活 -
#9
你不需要一直住在99年公寓啊
-
#10
99年的意思,就不是永久的,他只是说了句实话。人民的想法估计是就算到期了,我还是可以住在里面,不要拆我的房子,这样才算是我的房子。矛盾啊,看来只有永久地契的房子才是你的房子,哈哈。
-
#11
为啥还会有人买百万的组屋呢,
-
#12
国内70年产权的,也没人急,房价还那么高,所以说,人其实是独领风骚几十年,只顾眼前的。
-
#13
本来,组屋就绝对不应该视为一个投资。
-
#14
楼主想多拉, 所谓满99年收回,是有偿收回的,而且价钱不会很低, 土地使用权和房屋产权是2回事。。。。当然组屋的灵活性肯定不如公寓,价钱差那么多,当然得有所不同了。
-
#15
我如果说组屋比公寓有价值,不知道会不会被人喷。理由如下,
1,购买组屋的政策天然就是一个限购。限购的东西跟不限购的东西哪个更有价值呢?
2,以目前市况组屋出租回报率比公寓高的太多了。 不考虑其他因素,只谈静态租金的话。 组屋99年期限里面的总租金足可以买回四栋相同的屋子。而公寓只有俩。
3,之前我发过帖子,只讨论价格指数。以政府网站提供的数据分析,以最早的数据:1990年第一季度为基准,2000年组屋上涨了330%,同期非有地是240%,有地250%。2010年第一季度,组屋上涨了460%(比起十年前上涨40%),非有地300%(比起十年前上涨25%),有地340% (比起十年前上涨36%);2018年第一季度,组屋累积上涨540% (比起八年前上涨17%), 非有地累积上涨340%(比起八年前上涨13%), 有地累计上涨400%(比起八年前上涨17%)。
动态的分析就需要建模。建模的话假设参数就很多,就很容易撕逼。 -
#16
99 公寓可能还有多余Sinking Fund 可分给住户,还有公共拥有设施可要求赔钱吧。HDB 什么也没有。
-
#17
组屋出租是要得到 approval 的,不能长期出租。
-
#18
1 限购的东西 同时也限卖 买的便宜卖的也便宜 参考国内的共有产权房
2 租金回报一定是组屋好 因为卖不上价 就如同美国的房子租金回报肯定比上海高的多 但那种房子相比上海有投资价值吗?(过去20年)
3 别忘了机会成本,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虽然国内经济适用房的涨幅很客观(一手价格极便宜),但很少能听到有人在经济适用房里面能发家致富更上一层楼的。简单来说,如果想顺势而为 跟上经济反弹,公寓最适合,可融资,可加大杠杆,不影响之后的投资。如果想保守过冬,防守策略,就组屋吧,毕竟是个家的保障,这就是组屋的初衷,给你一个最基本保障
4政府说了房住不炒,公寓起飞和HDB起飞 政府更不能接受哪个? -
#19
住的角度来说,租屋肯定比公寓换算。就算同地段,一样的面积,组屋不知道比公寓便宜多少了。有没有泳池、健身房、网球场都无所谓,也不可能时时刻刻用,每月交那么多管理费也是浪费,对吧。
投资的角度看,组屋限制太多了,出租限制、租售比不能直接和公寓比较。出售也有限制,公寓流动性会好很多,所以会有溢价。如果今年没有调控政策,整体涨10%没问题,买家也都是本地客。
政府也算看得很清楚了,既然本国人越来越有钱,都有闲钱去投资买公寓,那么索性逼你们退出租屋市场,要投资,请移步进入公寓市场,而组屋的居住/消费属性会得到越来越大的强化。 -
#20
这个还是不要想当然的好。人不是傻子,公寓比hdb贵将近一倍,一定有其道理。
首先,hdb层高比公寓矮20cm,房子买的不止是面积,还有体积,层高影响居住体验。
其次,公寓的设施提升了居住体验,你自己不游泳不健身,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你不需要,可是有些人认为这个很重要。
还有,公寓属于私人地盘,无关人士不得入内,居住的私密性也很重要。
最后,公寓免费停车,算起来物业费也是物有所值。
当然,以上你统统都不care,那还是住hdb的好。 -
#21
我只是说划算,就是只考虑钱钱钱而已。
就居住功能还要拿公寓和组屋来对比值不值的群体,居住体验本来就不是一定有考虑的因素。房间够多、面积够大,楼层、地点合适就可以了。 -
#22
这个有点扯,能够用就谢天谢地了,还多余的sinking fund,我们小区一到要刷墙的时候还要额外收钱呢。
-
#23
正因为组屋出租的收益高,所以也被政府盯上了。现在组屋要整套出租,需要批准。每栋楼能够出租的比例是有上限的,一旦到了上限,你就不能继续出租了,那个时候你咋整?搬回来住吧,房子出租后已经废了,不装修一下没法住,不回来住吧,空置一样要按10%交房产税。
-
#24
哇,也挺麻烦啊
-
#25
我记得老李曾经说过,100年后新加坡还在不在,他都无法肯定的,当然你也可以说他是忧患意识,谦虚等。这样想,你就不会纠结组屋公寓99年了,999年又咋样??
-
#26
LXL 我还琢磨了几秒,这是哪位大神。楼主好懒惰,就不能写全名么.
-
#27
有钱就买公寓,没钱就买祖屋。
那些说祖屋性价比高的,就是因为没钱。哈哈哈哈,我就是其中之一。
我要是手上有个1,2百万的,谁还住祖屋啊 -
#28
马宝山做建设部长的时代, 组屋当然是性价比最高的。他是让组屋不断升值的。
现在的方向变了。组屋只是居住。如果地点好,相比较公寓, 组屋更宽敞,只是没有游泳池健身房保安,其它方面都很好。
投资,也可以保留组屋,交多一些印花税买一套公寓,毕竟组屋便宜很多。很难什么便宜都占着。
如果长远考虑,增值更快,买卖换房方便,那就夫妻一人一套公寓。 -
#29
组屋有VERS 忘记了?
-
#30
楼主是印度人吗?
-
#31
组屋,可能会整体重建,尤其是老镇
-
#32
组屋买卖有族群限制,公积金会一次过被扫空,不能逐月慢慢还。不能和朋友共拥组屋,公寓就怎样都可以。
-
#33
人家说的是99年之前有价值
-
#34
- 组屋买卖有族群限制,公积金会一次过被扫空,不能逐月慢慢还
这条例已经改了 可以留一部分
-
维妮公主 楼主#35
怕被搜了被骂。您不知道网名都非常利好的,此楼有人已经骂我印度人了呀。
-
#36
搜了一下,可以留两万,如果每月千多两千的房贷,那用不到一年就完了啊,没什么分别。
-
#37
99年收回才是公平吧。
如果99年后还可以继续住下去,那房契的意义何在?合同白纸黑字写清楚只有99年产权的。 -
#38
李总理说的实话,但也得罪了好多人,如果组屋也可以像现在的公寓这样高价enbloc,必定会造成未来的年轻人买高价组屋,甚至买不起房
-
#39
自己买的车和租的车的区别吗?
-
#40
我从来不担心这问题,新加坡不是中国,土地有限,总不可能一直填海吧,旧房该拆还是得拆。99年。人等得了政府也等不了。
-
#41
这个没什么失望的,99年的公寓不是一样的嘛,99年的公寓enbloc会赔很多吗?很容易集体出售吗?有一些应该也要看地段吧,好地段价格也贵,好地段的组屋也是很容易重建。有钱最好就是买两套永久公寓。组屋就是自住划算,还有跟政府买的BTO你也不会亏呀,自住的房子讲投资意义不大。
-
#42
这个千年话题最近又被拿出来炒了。政府终归是属于人民的,人民不开心了还是会拿选票出来说话。
静待二手组屋跌过BTO,会是啥后果。^_^
这个讲话逻辑上的漏洞太多,让人着急。小摊贩的租约20年,那是可以赚钱的铺面,和组屋以居住为目的的空间,能够相提并论吗?
另外,如果是租99年,那么政府的定价就应该和现在的租赁组屋价格一样才合理,等租客过世,自动收回,岂不是更有效率。那个“居者有其屋”的政策,“有”我们都会认为是拥有,拥有产权,但是现在自动把“有”改成了“租”,这是不是该好好跟人民解释一下为什么?……
最后,即使一切都合理,是不是也要解释一下,收回之后要干什么?收回之后,人民能得到什么好处?! -
#43
你的说法好像也有道理。虽然99年到期,大多数人已经不在人世了,收不收回对屋主物质上已经毫无意义,可是人都有为子孙后代留下财富的想法,所以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是情有可原的。
-
#44
现在的租赁租屋,是政府给非常穷的底层人民提供的,不是普遍现象,想要租这样的房子,对收入是有要求的,所以不能用这个价格来算。
要用市场租赁价格的话,一套四房式,就算最最偏远的地方,一个月1k最便宜了吧,一年就是12k,99年你自己算算要多少钱。
99年收回,人民有什么好处?好处就是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享有价格不那么高的房子。做人不能太自私,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子孙后代。 -
#45
李光耀:从未想过建组屋出租给人们
李光耀说新加坡政府打从一开始就没想到建组屋出租给人们,而是把居者有其屋计划当作新加坡公共住屋政策的基石,以让绝大多数人民从口袋里掏钱购屋,而不是过于依赖政府的长期津贴。
李光耀在建屋发展局为庆祝成立50周年而举办的国际住屋大会的一场对话会上指出,这么做的目的是要让拥有这一重要资产的国人从中获益。因为只要新加坡的经济继续保持繁荣,再加上住屋环境不断改善,组屋必定能保值或增值。
他是针对新加坡国立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邓永恒教授提出建造更多租赁组屋,以满足低收入家庭的住屋需求的建议,作出回应。
邓永恒指出,新加坡从去年中开始出现新一轮的购屋热潮,使得一些购屋者再度关注组屋价格是否还是国人所负担得起的。如果让陷入财务困境的低收入者能向政府租屋居住,或许能确保住屋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他也认为如果人们的财富不被组屋“锁死”,年轻国人将能有更多资金投资于创业。
对此,李光耀说:“我完全不赞同这样的做法,因为这将使各式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
他说:“如果你认为你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家,那就支付市场租金,而不是要政府每个月给你几千块钱的津贴,让你以50元的月租来租组屋。”
他指出,新加坡政府的政策是让每个国民都有一份宝贵的资产,所以政府所建造的新组屋将是国人负担得起的。
“如果你首次购屋而又不够钱,我们会给你三四万或四五万元的津贴,协助你拥有组屋。”
然而,建造组屋并非政府建国初期的当务之急。李光耀指出在上世纪50年代,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然后才建造组屋来满足国人的住屋需求。因为经济如果繁荣不起来,就无法成就任何事情。
他说,政府当时制定了五年发展蓝图,而每年都会按照新加坡和区域经济的增长情况及国际局势来调整计划。当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独立时,他的首要任务是确保人民有归属感。
“为了确保我们的人民深深扎根于此,而人民也有值得捍卫的事物,我们就得成立军队。但是,我们的人口又不足以成立一支正规军队,而要叫住在小房子的人来保卫住在豪宅里的人,也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一开始就认定每个国民都应该拥有房子,这样每户家庭才能拥有值得保卫的资产,而我们多年来已把组屋视为人民最为珍贵的资产。” -
#46
你这个回应太过于笼统,目前还没有政府部门有言论支持你的这个说法,政府收回组屋之后一定会在原地建新的组屋,而不是做别的发展。
政府现在的说法明显和李光耀时代完全不一致,不能说变就变,不给选民解释。 -
#47
赞同这个观点。记得李光耀以前好像和他的同僚们探讨,大概意思就是富人们在他们去世后把财富捐赠出去对社会的好处,但他知道,人性的弱点,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大家都对自己不在世以后的99年的组屋的处理都不能释怀,何谈巨额财富啊。
-
#48
组屋的最大价值就是居住,99年已经足以保证一个人的正常居住要求,组屋作为资产的目的已经达到。
如果组屋可以当做传家宝,那子孙后代拥屋的成本就越来越高,到时候年轻人都没办法拥屋,就像是现在国内一线城市一样,那还捍卫个啥。 -
#49
你这个逻辑并不对,为什么当作传家宝,后代拥屋的成本就越来越高?应该只是外来移民的拥屋成本越来越高吧。本地孩子继承父母的房子,卖掉,拆迁掉,都是一笔收入,拥屋不在话下。
你别用外来移民的心态来看这个事。虽然这里移民比较多,但是讨论新加坡的政策,你得从本地人的视角去考虑。 -
#50
问题是说的是99年,我也想做传家宝,可是做不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