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因果观

ymt123  •   •  28085 次浏览

        一般人对于因果的印象,就如一位名人说的「要怎麽收穫,先那麽栽」。「因」就好像是栽种的种子,经过一段时间及适当的条件配合之下,自然就会长出相应的果实、花草或树木,这是一般人对因果刻板的印象。
        以佛教的角度来说,我们不是仅有这一世而已,我们其实有无量的前世,也有无量的未来世,在时间上是相续的,所以「因果」是通过去、现在、未来,前后三世的。前世所造的业因,可能到这一世,才发挥它的影响力,才显现出它的果报。譬如前世非常的悭吝、贪财,今世很可能就会得到贫穷的果报。因此,如果这一世很贫穷、生活困难,那麽除了要检讨这一世的所作所为之外,过去世的作为更要纳入考量,才不会自怨自哀、怨天尤人。
        许多人认为,种什麽因和得什麽果之间,必然都是一对一的对应关係。但佛教说的则是—因、缘、果、报。前世所作的因—也就是业因,能够呈现出什麽样的结果,还需要有助缘;业因和助缘的关係,就好像一杯糖水裡面,会因为加了其他的成分之后,嚐起来会不一样;如果加了柠檬,就会是酸中带甜的柠檬水;加了咖啡粉,就会是一杯苦中带甜的咖啡。业因固然相当程度决定了我们这一世所会遭遇的状况,但助缘也可能相当程度的改变业因所呈现的果报。譬如过去世造了恶因,这一世能努力行善,甚至努力学佛忏悔的话,则有机会可以扭转主要的业因,乃至于因为助缘的力量很大,而使得整个业因有大幅度的转变,那就变成重罪轻报的状况。又如今生是一个大家公认的好人、良善的人,最后却横遭车祸,这绝不是因果有偏差,这也许是因为前世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本来这一世应该要受到严重的果报,可是因为这一世为人和善,并且虔诚念佛,所以就重罪轻受,以一个车祸来把这些恶业都一笔勾销了。
        《大宝积经》经文中说:「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也就是说,不管经过多久的时间,过去所作的业是不会消失的;一旦因缘会遇的时候,就会呈现出果报来。这是因为每个众生都有一个金刚心如来藏,这个金刚心历经一切的事物都不会因此而受到牵动,并且还能顺利地执行因缘果报;因为这个心的存在,使得我们所作的业报,经过了百劫之后还不会销亡,并且一一忠实履行所有业因和助缘所产生的果报。
       业因有善性、恶性的和无记性之差别,同时又各有轻、重之不同;同样的,助缘也有善缘、恶缘和无记缘,也各有轻、重不同之差别。所以,因和缘两者加乘起来的关係,呈现出非常丰富的结果。懂得运用因缘的人,就知道如何替自己这一生作最好的安排。
        虽然,造什麽因必然会承受什麽样的果,可是佛教却不是宿命论者,因此并非「如是因,如是果」,而是还有种种助缘之差别变化。因为助缘的关係,使得我们对于业因所呈现的果报,可以有相当程度的改变。如果能掌握这一点,则这一世所作的任何事情,其实都有相当的意义存在;也就是说,我们所作的任何事情其实都是功不唐捐的!

2 条回复
  • #1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2

    祈願佛法常興,正法久住,南無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狮城帮

狮城帮是关于分享和探索新加坡的地方

马上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