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加坡到世界:探索如何在异国他乡保持本土气息和文化传统。
glee96 • • 27 次浏览坡岛生活这些年,酸甜苦辣咸都尝遍了。作为一个从中国漂洋过海来到新加坡的“老新”,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在异国他乡,既融入当地生活,又能守住自己的文化根和传统?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困惑,相信也是许多在海外打拼的同胞们共同的心声。
先说说融入。新加坡的多元文化是出了名的,在这里,你会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学习英语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开放的心态。试着去了解不同种族的文化习俗,比如参加马来人的开斋节、印度人的屠妖节等等。你会发现,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喜怒哀乐其实有很多共通之处。另外,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例如邻里组织的聚餐、运动会等,可以更快地结交本地朋友,建立社交圈。我刚来的时候,就参加了社区的太极拳班,认识了不少友善的安娣安哥,他们会教我说Singlish,分享本地美食,让我感觉更像一个“新加坡人”。
当然,融入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抛弃自己的文化。相反,保持本土气息和文化传统至关重要,它能让我们在异国他乡找到归属感和自我认同。对我来说,过中国传统节日就是最重要的仪式感。春节的时候,一定要和家人朋友一起吃年夜饭、贴春联、发红包,即使身在新加坡,也要营造出浓浓的年味儿。端午节的时候,我会自己动手包粽子,和孩子们一起体验传统习俗。中秋节的时候,约上三五好友,赏月、吃月饼、聊家常,感受那份来自家乡的温暖。
除了节日,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传承。比如,坚持说中文,和孩子在家尽量用中文交流,让他们从小就接触中国的文化。可以给孩子讲中国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根在哪里。另外,多看中文书籍、电影,听中文歌曲,也是保持文化联系的好方法。我经常带孩子去牛车水的书店,在那里可以找到很多中文书籍和文化产品,让他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在新加坡,有很多华人社团和文化组织,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传承文化的平台。可以积极参与这些组织的活动,比如学习书法、国画、民族舞蹈等等。这些活动不仅能让我们重温儿时的记忆,还能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守护我们的文化根脉。我的一个朋友就在宗乡会馆学习潮州话,她说,虽然在新加坡生活了很多年,但还是希望能够用家乡话和长辈们交流,传承家乡的文化。
总而言之,在异国他乡保持本土气息和文化传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融入当地生活,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发展;守住自己的文化根,是为了不忘初心,找到自我。希望每一个在海外打拼的同胞,都能在异国他乡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活出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