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已经被时代抛弃"
青锋明 • • 147 次浏览感慨。。。
天涯社区曾经是中文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网站之一,也是中国许多初代网民的青春回忆。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30605-1401314
-
#1
没办法,就跟QQ里面的同学头像基本变灰,都用微信了,发展太快了
-
青锋明 楼主#2
探寻天涯faded out之路Oracle: Everything that has a beginning has an end. I see the end coming. I see the darkness spreading. I see death... and you are all that stands in his way.
天涯有何魅力让人念念不忘?十年砍柴称其体现原初的互联网精神:平等、开放、共享。
在天涯社区,所有的ID是平等的,不因ID背后的那个人在现实社会的尊卑高低而有差别。用今天的眼光审视,他们的怀念,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视为早期互联网精英阶层对网络理想国的留恋。
有数据统计:2004年,天涯注册用户达到300万,日访问量2000万左右,而当时中文互联网网民总数只有7950万。
绝大多数人没有能力、没有条件触网,网络几乎是这部分知识分子以及享受到时代红利群体独有的空间。他们所向往的开放、平等以及现实的“天涯”,仅是这部分人的乌托邦。
这种情绪在天涯早期对社会热点、争议话题推动形成的热潮中,持续放大。全民话题,天涯制造。
天涯成为当时社会事件的主要声源地。比如揭露收容遣送制度的孙志刚案、骇人听闻的山西黑砖窑案、周正龙拍虎事件、陈易卖身救母事件…
随着互联网进化,中国网民指数级增长。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截至2022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形成全球最大的网络社会。
平民主义崛起。无论是微博,还是短视频,亦或是社区,从电脑大屏到手机小屏,网民参与网络的门槛无限拉低,每个人都有网络空间表达的权利。
这是对精英阶层的颠覆,也是对天涯早期精神的摒弃。更世俗化、娱乐化、流量化的话题讨论,加速终结中文互联网的田园时代,以及初代网民的青葱岁月。
而这种变化,也直接铲掉天涯生存的土壤。
早期天涯网友,现在是冰川思想库研究员的魏英杰撰文写道:BBS时代,天涯社区就是一个庞大的公共广场,谁都可以在上面发言,谁的声音都可以被听见。
而不同兴趣爱好的人,都可以在相应板块找到可以平等交流的网友,从而形成一个群体聚合。
更重要的是,天涯社区的内容呈现形式,决定了其在一个事件中,可以迅速地汇聚不同意见,成为舆论扩音器。
比如,堪称当时民间时政论坛最具影响力的“关天茶舍”板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一批思想活跃的知识分子、思想者汇聚于此。这是天涯自傲的本钱,也由此成长为当时的中国第一大网络社区。
但泥沙俱下,天涯早期的人文气息不再,成了灌水、互怼、谩骂的平台。
在现今的网络环境下,这成为天涯最大的“麻烦”。
天涯后期诸如板块管理权限回收等措施的推行,也是不断适应监管环境的而作出的调整,但收效甚微。天涯也多次尝试转型寻找生机,虽然没有在陈旧的板式、糟糕的产品体验上着力,但追风上线博客功能,推出手机客户端产品,在电商、游戏、个人付费阅读、IP运营及直播打赏等方面试水,甚至进军火热的区块链、元宇宙领域,但无一成功。
“从PC转到移动互联网,我们是不成功的”。天涯社区创始人邢明曾对媒体坦承过这一点。
天涯今日的结局,不少天涯老用户归咎于邢明数次商业决策的失误,还有不少网友和十年砍柴观点类似,认为天涯“遭遇商业上的失败或是一种宿命”。
这是唯心之论。
天涯沦落至此,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没有自己的商业模式,长期找不到合适的商业化路径。
天涯有文学,有新闻,有论坛,有社区,从中可以看到今天主流的小红书、微博、今日头条甚至阅文的影子。
但天涯有眼不识荆山玉,优质的内容为创作者带去了机会和财富。比如《明朝那些事儿》《鬼吹灯》《东北往事:黑道风云20年》等风靡一时的神作,都为其作者带去可观的名气和收入,但天涯并没有参与到其商业化的任何环节中。
起初,宋铮也多次主张天涯做垂直独立的APP,走“小而美”的发展路线。但因为早期网页广告带来不菲的收入,创始人邢明“无为而治”,不思变地躺着收钱,他的建议也便是无果而终。
当移动互联网的车轮碾压过来时,天涯已经失去招架之力。
创始人邢明也曾公开反思天涯究竟哪一步走错了,他提到了“商业敏感性偏弱”、“赚钱的东西想的太少”,还提到了社区内容质量与运营的关系。“假如我把这些精力、资金、资源围绕原创内容社区展开,包括用户体验维护、产品提升、移动端转型等,天涯肯定不是现在这样”。
但历史不存在假设,天涯并没有抓住这些机会,哪怕是其中任何一个。
2015年登上新三板成为其最后的辉煌,但挂牌 6 天后就草草暂停交易,并于2016年开始无期限停牌。
今年4月初,天涯官微发布公告,因技术升级和数据重构,暂时无法访问。
直到现在,网站还处于瘫痪。若不是天涯前执行总编的摇旗呐喊,谁还知道,天涯原来还在挣扎,试图续命。 -
青锋明 楼主#3
天涯ID之十年砍柴十年砍柴(1971年—)本名李勇,湖南邵阳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位文史作家。
十年砍柴199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来到北京国营七四四厂工作,1995年,十年砍柴通过公务员考试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1998年,十年砍柴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下属的《法制日报》担任记者。2008年,十年砍柴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所属语文出版社从事出版工作。2015年,出任《财经》新媒体主笔。
摘自Wikipedia -
青锋明 楼主#4
天涯ID之闲情偶尔寄天涯ID:闲情偶尔寄
是武汉的一位巡警何帆,在天涯记录自己的巡警生活,成为网友每天追更的热贴。
后来,他考上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博士生。当时《新京报》评论部的负责人和编辑都是天涯网友,看到他的帖子,请他撰写时评。他撰写的时评见报率很高,超过大多数专业时评人。
因为《新京报》的稿费,他成为在读博士生中的“富豪”。获得博士学位后,何帆入职最高人民法院,而今是一位厅局级法官。 -
青锋明 楼主#5
狮城帮论坛啥时候开始的, 我不清楚但我知道23年了,资历不比天涯嫩,如今天涯都倒了,狮城帮还在,而且还有推陈出新,涅磐再生的隐约迹象,客观上说,不得不对狮城帮论坛和,各个骨灰id(包括马甲)和娃id们贺一声:赞!
-
#6
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呀?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
#7
狮城帮没什么竞争者啊。中国的网络生态岂是新加坡的小众(中国新移民,尤其学历较高者,更尤其SM系列相关)能比的。
没竞争自然就没比较了。 -
青锋明 楼主#8
我听说之前有一个不错的论坛叫心雨。。。
-
青锋明 楼主#9
唉,其实我觉得主要是我当初没加入心雨,哈哈这才是凡的最高境界。。
-
#10
也就那一个了。其他都不是所谓知识分子单独的了。
没说唯一垄断就不错了。 -
#11
哇你加入狮城帮23年了啊?
狮城帮应该是99年还是2000年上线的,你真是骨灰级会员了 -
青锋明 楼主#12
是吧,我也觉得这个主贴是妥妥的草花贴。。。
-
#13
天涯已经不再是昔日威名赫赫的网站,时代已经抛弃了它,让我们深感唏嘘。天涯社区曾是中文互联网最具有影响力的网站之一,在中国许多网民的心目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也是许多人的青春回忆。但是,现在的天涯已经和过去大不相同了。
我曾经是天涯的铁杆粉丝之一,晚上上网时间少不了要泡在天涯上看帖子。但是,最近我发现,天涯越来越不受人待见了。原本热闹非凡的论坛,如今已经显得冷清落寞。贴吧、微信、微博等其他社交媒体逐渐占据了人们的时间和精力,而天涯似乎已经被时代抛弃了。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人们有着越来越多的选择,社交网络也在快速崛起。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不少年轻人已经不喜欢使用电脑上网,他们更喜欢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来浏览网络和社交媒体。而天涯并没有跟上这一潮流,对于移动设备的适应性不佳,导致用户流失更加加剧,这也是天涯日益衰败的重要原因。
另外,天涯在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不论是版主的管理问题还是内容的肆意发布问题,都让用户在使用天涯时感觉不太舒适。与此同时,天涯网站界面过于陈旧,内容质量也逐渐下降,这些问题都影响了用户体验,进而导致了用户流失。
对于天涯的未来,我认为,只有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用户需求,才能够重新得到用户青睐。具体来说,天涯需要优化网站界面、提高内容质量、减少垃圾内容等问题,同时也需要发展移动端应用,更好满足年轻人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天涯还需要优化管理,加强版主的管理,提高用户体验,让用户感受到在天涯社区里面的便捷和舒适。只有这样,天涯才有可能在新的时代重新崛起,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总之,天涯虽然失去了曾经的荣耀,但并不代表它永远失去了机会。只有抓住时代的机遇,对自己进行改变,才能够重新振兴天涯社区,成为网络世界里的领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