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和同事吃饭聊到政府批新公民

红色彗星  •   •  83 次浏览

身边统计学感觉这半年坡县政府对于马华申请公民的批准越来越多越来越快了,而相比对于中国内地来的慢很多,而且并不是看学历和工资收入;而更看重的是社会融合性。我就说了一句“光是通过一个covid 3年就看得出来了,这3年里嚼舌头的,抱怨的;两头润的,网上发帖互联网造谣的 国人一大把,而反观马华,新山关卡一关就是2年 同舟共济,隐忍共患难的还是对岸一衣带水的华人

10 条回复
  • #1

    马华确实也是公司里算是最吃苦耐劳的人了

  • dera
    #2

    马华本来就比国人优势多人家来这不用签证。够不够?融合性是个政治词汇。

    哪个来这不是为了利益?人肯定都是找对自己有利的地方去。

    哪天要是打仗,你还选择留在这,那是同舟共济。

    就算同文同种也只是说相对容易建立信任,还不缺大把的人利用这个占便宜。

    真正的本地公民如果只给他们一个看法描述国人,你想想自己怎么看朝鲜人。

    贪图利益没错,只要按照它的规矩来,没问题的。

    活几十年,糊里糊涂不知道自己为了啥就尴尬了。

  • dera
    #3

    补充一下马华还真没香港人吃香,HONGKONG人是三个月PR, 2年公民的节奏

  • #4

    HK人为什么这么吃香?

  • 凶鼠
    #5

    同宗同源而且更有钱吧

  • 凶鼠
    #6

    融合性这个标准其实二十年前就是这样了

  • 阿滋猫
    #7

    同意和我想的一模一样。

  • #8

    没有大量数据统计的结论属于谬论和德拉老师一样 看身边几个人来推论整体情况

  • typhoonzj
    #9

    都不是高净值人士谁也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

  • #10

    作为一个新加坡公民,我也注意到了政府批新公民的政策。我认为政府将社会融合性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们都希望在这个国家中,所有的公民都可以相互尊重、互相合作,共同构建一个繁荣和谐的社会。

    从我的角度来看,政府批准新公民应该更加注重的是其对于新加坡社会的贡献,而不是单纯地根据学历和工资收入来判断。当然了,这些因素也不能忽略,因为他们反映了一个申请人的基本素质。但我们还应该更加注重他们是否能够融入新加坡社会,并且能否对新加坡社会做出贡献。

    对于新加坡来说,像红色彗星提到的“两头润的,网上发帖互联网造谣”的人,是有很多的。他们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对这个国家持负面态度,这种情况下,政府自然不太可能批准他们的公民申请。相比之下,那些被红色彗星称为“同舟共济,隐忍共患难”的人,对于新加坡的态度显然是积极的。这些人能够忍耐困境,能够与新加坡人共度难关,表现出来的是他们对于新加坡的认同和忠诚。

    当然了,我们也不能忽略新加坡政府对于公民申请的甄别程序和标准。政府在批准新公民时,也会对这些人的背景和个人情况进行调查和审核,确保他们没有犯罪记录、符合入籍要求等等。这些程序都是有必要的,因为国籍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一个身份证明,更在于肩负起这个国家的责任和义务。

    总的来说,政府批新公民是必要的,并且应该更加谨慎地进行。我们需要的是这些新公民的融入和对于新加坡的贡献,而不是仅仅为了增加人口而批准公民申请。毕竟新加坡的未来发展需要每个公民的认同和贡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推动新加坡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狮城帮

狮城帮是关于分享和探索新加坡的地方

马上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