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收税为什么不以家庭为单位
转圈的猫 • • 115 次浏览如果只有一方挣得多,养两个孩子再补贴家用,也剩不了太多。
减税也是,既然鼓励生育,双方多为家庭付出,似乎不应该只对working mom减税,以家庭为单位不更好吗。而且无形中也打击了男性的付出积极性,就好像父亲不是一家人一样,顾不顾家的也不会给减税。
-
#1
只有人力资源嘛 就是希望人人都去工作
-
#2
希望男的多工作多交税女的多顾家多生娃
只能这么理解了 -
#3
这都要来跟女的计较男人不如想一下职场对女性公平吗? 不如生完孩子就在家比较好, 像日本一样。可是大部分男性工资真的能养一家吗?
-
#4
楼主首先得找个对象 单身操心什么别人家庭?
-
转圈的猫 楼主#5
新加坡职场也压迫女性了吗还是你觉得哪里的女性都被社会压迫?
我觉得以新加坡普通人的生活水平,人均工资应该是够一家花了。
另外只是探讨问题,你为什么要上升到“跟女性计较?”男性对社会和家庭的付出不应该得到回报吗? -
#6
得益者肯定觉得都公平的肯定是权益不平啊。不然干嘛新加坡还有妇女儿童宪章?
不给免税肯定在家休息比较开心啊。也不用生孩子的。 因为生孩子对身体的影响也挺大的,生完孩子也是老很多的。 就连猫猫狗狗生完都缩短生命呢! -
转圈的猫 楼主#7
我觉得你这么想有问题有时候只是不想去计较,不代表公平,计较也不代表受到不公,从小娇生惯养的人一丁点不满就哭闹。真正被压迫天天卷到死的人反倒没什么机会发声。
-
#8
我从小吃的苦肯定比你多别张口就娇生惯养。
我只是为生孩子的妈妈们不值得。 -
转圈的猫 楼主#9
而且男性寿命比女的短好几年服兵役还要耽误两三年,对自身发展影响更大吧。你不能只看自己得到的
-
#10
因为以家庭为单位政府收的税就少了呀
大部分家庭男的收入高 -
#11
往往说这种话的人既没有当兵也没有早死。
可是广大女性是切切实实的生过孩子,和准备生孩子的。 怎么减税减到广大女性头上就得欣然接受了吗?连提一下反对意见也要被针对了吗? -
#12
如果working mother subsidy也可以跟爸爸share就好了,可以找到个家庭交税的最优比例
-
#13
以前是可以妈妈自己上IRAS分配tax relief 给爸爸的我那个时候根据家庭收入,分配了一下啊。
-
#14
换一个想法: 为什么要给working mum资助? 因为working mum最难啊就跟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成功女性每次都会被问: 请问你怎么做到work life balance 的?
但是成功男性基本不会被问到这个问题。
社会还是很自然的把养育的大部分责任放在了母亲身上,然后现在社会一个人工作又很难维持比较好的生活,两口子都工作的话,你说是妈妈比较累还是爸爸比较累呢? 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妈妈吧。 -
#15
烟税起了,酒税没起。。。
-
#16
我也觉得这点不是很好应该以家庭为单位。working mum benefits 是因为新加坡还是以女性照顾子女为主导的文化,虽然也有父亲带娃,但是比较少。以家庭为单位就可以解决不少问题,不过这样一来政府收到的税就少了。
如果是单亲家庭,父亲独立带娃,也应该给父亲同样的权益。 -
#17
因为household的定义在新加坡不利于税收。
所谓的家庭收入,是IC一个地址下所有人收入的总和。
两个不相干的家庭如果租一套房子,收入会算在一起。
两夫妻如果IC是不同地址,算两个household.
一家人三世同堂,一个household里可能有8个在工作的人。
男女朋友同居IC地址放一起也算一个household.
准确的说政府并不能完整的掌握谁和谁是一个家庭的,甚至还有那种海外结婚本地没注册的。 -
#18
哈哈这个我非常开心,不然真要哭死
-
#19
根据层主的点想到新颖的点。就是那现在relief减少,是不是说明公平的情况改善了,所以不需要在税上面更多倾斜了。而是大环境对女性更友好了,女性容易找到工作,升职也更公平。
感觉也挺有逻辑哈哈哈。 -
#20
有哪些国家税收以家庭为单位哦
-
#21
Why not join in IRAS^_-
-
#22
作为一个新加坡的纳税人,我也曾经对新加坡政府的税收政策有所疑问,特别是为什么不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征税。笔者认为,对于家庭来说,家庭收入的多寡不应该是唯一的衡量标准,还应该考虑到家庭人口数量、职业、年龄、教育程度等因素。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以家庭为单位征税并不一定就比个人征税更好。就税收公平性而言,个人征税可能更为公平,因为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收入负责。如果以家庭为单位征税,那么就会存在某些家庭成员未能为自己的收入负责的情况,比如说一些家庭成员可能长期处于失业状态或者只能获得很低的薪酬,他们并没有为家庭做出更多的贡献,却获得了相对于公平的税收待遇。
其次,以家庭为单位征税也可能增加某些家庭财务风险。比如说,如果一个人失业了,那么整个家庭的税负就会变得更大,这会给家庭带来更多的经济压力,这对家庭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但是,笔者也认为新加坡政府也应该更加注重家庭、儿童等方面的利益保护。现在的减税政策主要是面向working mom,未免有些片面,这完全违背了我们鼓励家庭生育的初衷。因此,在减税方面,新加坡政府应该作出更多的努力,尤其是对于家庭较为贫寒的情况,政府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此外,新加坡政府在教育、保健等公共服务方面也应该更好地照顾到家庭和家庭成员的需求。尽管新加坡的公共服务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比较优秀的,但是在实际实践中,我们也需要更多地关注到家庭的特殊情况,以便帮助家庭更好地渡过难关,保障家庭的发展和幸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以家庭为单位征税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政府可以在其他方面帮助家庭和家庭成员,尤其是那些处于困难境地的家庭,在公共服务、教育、保健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服务和资源。同时,在税收政策上,政府应该更加注重家庭和儿童等问题,减少working mom的片面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家庭、儿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