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持续改进小一报名制满足需求

功夫熊猫  •   •  1012 次浏览

小一报名一直是很多年轻家长的烦恼,虽然教育部长期宣导每所学校都是好学校,但很多家长还是会以口碑较佳的学校为第一优先。不过有迹象显示越来越多家长愿意从距离做考虑,为孩子选学校,却因为校友、义工和基层领袖、社团成员等优先制度的存在,而必须进入后期阶段,一些仍然抽不中学额的家长,因而感到不满。

教育部从今年开始修订小一报名制度,将后期2C阶段的预留学额增加一倍至40个,目的正是为了做出改变,让更多与学校没有直接关系的孩童,有机会就读住家附近的学校。

一直以来,一些家长对报名优先权的制度感到不满意,其中有合理也有不合理之处,确实有待进一步检讨。按今年开始的新制度,1A阶段是给有兄姐在学校就读的孩童报名,这是多数人能接受的。过去的2A1和2A2阶段合并为2A阶段,供校友、学校顾问或理事会成员的子女、学校员工子女或者附属幼儿园毕业生报读。2B阶段供学校义工、与学校相关的教会或会馆成员的子女,以及活跃的基层领袖的子女报读。2C阶段则是剩下学额的三分之二,开放给在前几个阶段未能报名也还未被学校录取的孩童。《联合早报》昨天报道,新制度下规定剩下学额的三分之二,比起之前的一半来得高。在这阶段还没有录取的孩童,则可进入2C附加阶段。

经过那么多阶段还未能录取的家长,可想而知会感到郁闷。但理性分析,学额分配问题牵涉多方面。更多问题出现在比较新的住宅区,那些地方多是年轻家长集中,适龄孩童也多,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学额需求也就显得迫切,加上现代家长或许也对孩子更紧张,总希望能就近入学,方便照顾。但实际情况是新镇或者新住宅区的基础设施相对缺乏,幼儿园或许可以建在组屋底层或者其他空间,但学校需要完整而合适的地段,不是那么容易安排。教育部长陈振声在书面答复议员询问时就指出,(新区)必须谨慎,不能太快建学校,因为会影响到现有学校的收生,也不能因为一两所学校超额就建新学校,而是必须按整个区的情况妥善规划。

事实上,一些新区附近原有的学校学额还是足够,但一些家长并没有第一时间选择报读,原因可能是希望学校“就在家楼下”或者孩子走路可到。如果家长都抱着这样的心态,比较受欢迎的学校即使增加学额也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家长必须调整观念,包括超过一公里甚至两公里的学校或许也应该纳入考虑,报读之前参观了解学校的长项,也有助于做决定。

当然,家长对优先权制度的抱怨也不是没有道理,教育部今年大幅度增加2C阶段的学额就是正确的做法。与此同时,关于优先权制度的检讨仍须继续进行,除了1A阶段的优先权没有异议,2A和2B阶段仍应更严格筛选,对于教会或会馆成员子女在旗下相关学校就读有优先权,应属合理,但其他类别或许还有收缩空间。

根据本报报道,一些校友会成员因为优先权减少就退出校友会,显然志不在服务社群,反而导致优先权制度被视为有特定背景人士的“特权”,对社会观感和教育公平理念本身都不健康,也会被看成我国致力倡导国民服务社会理念的漏洞,一些人为了获得“好处”而参与公共服务。一些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的阶段已经经历一次入学难的问题,小一如果还要再一次面对挫折,难免对体制产生怨言。对家长而言,如果更多学额能透过抽签分配,应该就没有所谓公平不公平的问题。

新制度实施后,如果后续情况还是出现分配不均,部分学校报名大幅超额,另一些学校空缺却很多,但整体学额却供需稳定,就必须研究制定新的规定或做出更细致的安排,让家长对不同学校之间都有同样信心,对学校距离与孩童上下课的安全能安心,使到第一次报名就能取得更平均的录取效果,也减低家长的焦虑和抱怨。

https://ibit.ly/fkkP



2 条回复
  • love962397
    #1

    这又是准备压缩哪儿呢?社区义工?

  • 功夫熊猫 楼主
    #2

    可能简化1KM以内所有细分小类为2个分类

狮城帮

狮城帮是关于分享和探索新加坡的地方

马上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