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被骗?
Haishan • • 1307 次浏览以前的同事,现在的朋友,比我大两岁,被电话诈骗控制了6个小时,最后一刻清醒,报警,被问了好多好多细节,也写了报告,幸好没有钱财上的损失。
听她讲整个过程,觉得很困惑,北京人,前几年开始周游世界,能去的地方差不多都去过了,按理说阅历挺丰富的,怎么就会被电话控制了那么久?
原本8月份她约我一起去吴哥窟,我没时间就没去,现在看幸好没去,想想都后怕。
用进废退,是不是因为在网络时代人们花太多时间在虚拟世界,习惯了自以为是,实体社交圈子越来越小,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下降,容易被困在牛角尖里,跳不出来?
上网搜了一下,根据新加坡警察部队公布的数据:
今年上半年共发生了1万4349起诈骗案,比去年的7746起激增了85%;在这些案件中,被骗走的金额总数为3亿4650万元,已超过去年全年的6亿3330万元的一半。警方打击诈骗可说不遗余力,但受骗的人和被骗走的金额有增无减,以及最常出现的骗局类型显示,诈骗集团越来越擅于攻击人性弱点。
-
#1
说到底还是智商有限不是骗子太狡猾,而是受害者太笨。
-
#2
同不理解可能我这个人比较自我,我一项一项的来分析,为什么我这样的人不容易被骗
网络爱情,首先,先问问我自己这么多金又帅的凭什么看上我,好吧,自己都说服不了我自己的,pass,对自我认识明确
求职,只要我还没赚到钱先让我付钱的,都是骗子,我自己赚钱辛苦所以觉得轻轻松松天上掉馅饼的一定不会砸到我头上,pass,脚踏实地
假冒朋友,我的朋友都比我有钱,找我借钱的一定是假的。除非有几个从小到大玩在一起的,真遇到困难,也不会伸手找我借,pass
投资,这个就更不用说了,从小买彩票都没中过小奖,更别提什么多少多少的回报率了,都是扯淡。对于我来说,要么买房,要么放进银行,谁也别想拿着我的钱去石沉大海。
总结,别人赚钱我也不眼红,没有红眼病。我自己踏实赚钱谁也抢不走。 -
#3
不喜欢社交的人连陌生电话短信都不想理。
所以我觉得就是有点闲钱,又没地方用,就想不费力的钱生钱什么的。其实这个世界最费力的事情就是让自己的资产增值。 -
#4
有时候骗子说的事情正好跟受骗者最近的事情吻合比如假扮MOH的 如果正好受骗者家里有人中covid 而且又泄露了姓名身份证号码 那就很容易上当了
-
Haishan 楼主#5
你猜对了接电话时对方知道她的名字,内容和防疫有关。
她先生已经去世,母女两个在新加坡,女儿上班,家里就她一个人。 -
Haishan 楼主#6
我就是这点想不明白当年工作能力也挺强的,可能是赋闲太久了。
看来人还是要做事,不能让脑子闲着,旅行对脑力的磨练程度不够。 -
Haishan 楼主#7
哈哈挺好的,十年之后我们来讨论一下,看看结果.
-
Haishan 楼主#8
之前也是这样想后来经历多了,磨出来了,也交了学费,开始靠投资活着了。
-
Haishan 楼主#9
电话内容是“防疫”
-
#10
防疫? 都不防了都开放了。。。。。不需要防疫了!
-
#11
这个事情跟隐私泄露关系很大 骗子知道电话号码 名字 证件号码的话 防不胜防我碰过假扮广州海关的 来电显示是广州的
正好当时在淘宝买了东西通过海运寄
当时前30秒以为对方是真的 后来想来一下挂断再打回去 发现是骗子 -
Haishan 楼主#12
就是,我当时听她讲也是这个反应搞不明白常识哪去了
-
Haishan 楼主#13
每次被要求填写个人信息,都会担心泄露,很麻烦。
-
#14
这些基本上是小骗子。。。
-
#15
确实有这种情况但是想要把钱转走,还是需要后面受害人自己动手操作,到了转钱这一步,怎么着也应该醒过来了。
-
#16
所谓骗子,有时自我认知以及大众认知是新经济模式的创业者伊丽莎白·霍尔姆斯Elizabeth Holmes儿时随父母周游世界,也在中国住过,19岁就辍学创办独角兽公司,30岁身价一度高达45亿美元,被誉为“女版乔布斯”,曾是全球最年轻女亿万富豪,34岁时在丑闻中曝光、公司破产,37岁因欺诈控罪出庭受审。经过近四个月的审判,法庭陪审团判定她四项罪名成立:欺诈投资人和三项电信欺诈,这些罪名的每一项最高刑罚可达20年。
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 L. Madoff,美国著名金融界经纪,前纳斯达克主席,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诈骗案制造者。伯纳德·麦道夫操作的“庞氏骗局”诈骗金额超过600亿美元。2009年6月29日,麦道夫因诈骗案在纽约被判处150年监禁。2021年4月14日,美国联邦监狱局称,庞氏骗局炮制者伯纳德·麦道夫在狱中去世。麦道夫死于北卡罗来纳州巴特纳的联邦医疗中心,据信为自然死亡。 -
#17
同困惑有些人就这样,遇到过同事接电话,随便一个人打电话过来推销银行产品,他都很是信任交待自己的财务状况,毫无戒备,无法理解。
-
#18
Too good to be true一般来说,都会有一个听起来完美的marketing 故事,给人以希望和幸福,短期内都有收获,长期盈利都是有条件的。当然,真正的独角兽也具备类似的特性,所以,区分真正的独角兽与冒牌的独角兽不是很容易的。譬如,伊丽莎白的董事会里不乏世界著名政治家,经济学家,世界著名富豪家族,世界著名媒体大亨以及其他亿万富翁。
-
#19
认同人确实需要工作需要朋友和同事,思维才不会停滞不会轻易上当。比如我们几个要好同事时常切磋识别和对付骗子的技巧,因为我们不仅常接到各种骗子电话,有两位还曾遭遇过杀猪盘,就是既帅又多金还早午晚请安的那种,如果没有朋友互相交流有可能就会上当了。
-
#20
格局小了,这些和真正的骗子相比也只是小骗子而已
-
#21
这个求职被骗240万也是神了手上都有240万了, 还这么努力找求职, 拥有求职被骗240万智商的人竟然也能有240万。
-
#22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亿万富翁也会被骗的。 -
#23
呃,还有比纳斯达克前主席更拽的骗子?。。。
-
#24
格局,格局,还是格局再好好想想,往大里想。
-
#25
难道这个世界真是虚拟的?哈哈。。。
-
#26
骗贷款现在骗子为了能多骗钱,会骗受害者贷款,比如信用卡、小额贷款、编造理由找亲戚借钱等等。
-
#27
没啥不好理解的,lz怕是没看过inventing anna被骗的不一定是脑子不好使,更可能是人性的弱点被利用
-
#28
不奇怪,贪心则迷,关心则乱。
-
#29
贪心和关心是人性的一部分。。。
-
#30
谈不到是弱点,而是特点除非大家都不去投资。
-
#31
更大的骗局你记着好像昨天27岁,明天猛然发现自己72岁了
-
#32
这个和心理有关,和智力无关有很大一部分人容易接受心理暗示,就像早年的气功,平时很蛋定的人在集体暗示的场景下丑态百出。
严格来讲,各种教也是属于此类。 -
#33
还可以更进一步推荐去看"羊皮书"以及电影"Tomorrowland"。
不仅仅是心理学。 -
#34
啥心理暗示,这不就是没脑子吗
-
#35
电话录音可能有催眠术我一听同样的录音,立刻按掉哦。因为我怀疑有催眠术在话音里面。遇到一位朋友的家人常常笑别人中计,轮到他接到这种电话不怎地就傻傻转钱,被骗了一生的积蓄好多万。所以我怀疑有用到催眠术或降头之类的。
不然笑别人上当怎么会自己容易相信电话里面的鬼话?! -
#36
这说我自己在新加坡虚度年华哈怕有冒犯,澄清一下
-
#37
莫须有反正我接过若干骗子的电话,我还跑去过传销的现场听过讲座,感觉骗术及其的弱智可笑。正常人不应该被骗的。
-
#38
不是国军无能而是共军太厉害了。另外有的被骗是情感上的,前一段时间被骗100万公积金的老太太、杀猪盘、国内骗老头老太买保健品买药的很多都是的。
-
#39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被骗可大可小,从个人到国家都可能成为欺诈受害者。 从早期的郁金香投资骗局,晚清的橡胶股票, 再到90年底日本楼市泡沫以及本世纪初的次贷危机以及最近的币圈风暴。 大家都有可能成为欺诈受害者,自主冷静分析问题,或能减少上当受骗的机率。
-
Haishan 楼主#40
困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被骗?
以前的同事,现在的朋友,比我大两岁,被电话诈骗控制了6个小时,最后一刻清醒,报警,被问了好多好多细节,也写了报告,幸好没有钱财上的损失。
听她讲整个过程,觉得很困惑,北京人,前几年开始周游世界,能去的地方差不多都去过了,按理说阅历挺丰富的,怎么就会被电话控制了那么久?
原本8月份她约我一起去吴哥窟,我没时间就没去,现在看幸好没去,想想都后怕。
用进废退,是不是因为在网络时代人们花太多时间在虚拟世界,习惯了自以为是,实体社交圈子越来越小,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下降,容易被困在牛角尖里,跳不出来?
上网搜了一下,根据新加坡警察部队公布的数据:
今年上半年共发生了1万4349起诈骗案,比去年的7746起激增了85%;在这些案件中,被骗走的金额总数为3亿4650万元,已超过去年全年的6亿3330万元的一半。警方打击诈骗可说不遗余力,但受骗的人和被骗走的金额有增无减,以及最常出现的骗局类型显示,诈骗集团越来越擅于攻击人性弱点。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1,奖励楼主25分以及37狮城帮币,时间:2022-09-01 22:00:01。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6,奖励楼主8分以及12狮城帮币,时间:2022-09-06 2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