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残酷的问题,
DengWei • • 182 次浏览于我心有戚戚焉
-
#1
努力存钱投资争取提早退休就可以在父母老年的时候回去陪伴他们
另一个就是找到一份可以remote working在哪里都能上班的工作,这样回去还是有部分收入
但追根究底,只要有钱什么都好安排 -
#2
有钱帮父母移民到隔壁,跟自己做邻居。
钱差不多的,回国跟父母做邻居。
住同一个厨房客厅的房间里,是很难受的。
主要看如何定义照顾父母。
有人长命百岁,子女80岁。孙子都50,60岁。不定谁照顾谁。
有人30,40岁,只有父母中的一个。
所以各有各不同。看情形。 -
#3
沙发 大佬开始敲打大家了鉴定完毕
-
#4
请问医疗保险怎么办?如果父母移民来新加坡,医疗保险怎么办?
-
#5
年纪大了有基础病的,你就忘了保险吧。
-
#6
70来岁的老人保险已经上看8K了,确实是很大一个支出。不过能买得进的,还是要咬着牙买上
-
#7
以前我也是这观点:走一步看一步现在,我好害怕变得像海峡两岸一样。。。现在的政策下,我看不到我可以回国的希望。
-
#8
不光是工作的问题主要还有孩子
-
#9
所以结论就是要早生孩子30岁以前把俩娃生好。48岁时候孩子已经成年上大学 不需要陪读,老人也就75岁左右。到时回去照顾就行,60-75岁大部分人还是可以自理的,住新加坡还是住国内那不是事儿。
-
#10
愿天下父母不老无解
-
#11
早生孩子多存钱 多和国内亲人搞好关系最后一条其实还是有用的,父母需要帮忙不在身边,大部分还是要麻烦国内的亲人,比如表or堂兄弟姐妹。现在就可以发展好关系,将来紧急情况还是可以帮上大忙。 长期照顾or伺候肯定还是自己来或者想办法,但是国内同城市的亲戚们还是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缓冲zuoy
-
#12
倒数第二段值得注意 - 如果真的若作者所言,走到了那一步,意即小伙伴们需要选边站的时候,大家准备怎么选呢?
-
#13
这是一个恒久不衰的问题我是2020年回国了,心理再也不用为此事焦虑了。否则,无论什么方案都不太容易解决。比如楼上几位说的,努力赚钱,远程工作。。。。也只能说说而已,没几个能做到的。钱也不是努力就能多赚的,工作也不是想远程就能年复一年的远程。
-
#14
前几天,老外公生病住院,老妈要陪护,没有办法,姐姐只好2天回去一次:买吃喝、收快递、给花草浇水什么的、收拾屋子啥的。早上回去,下午回自己家。
其实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人要面临的问题,你看,我妈妈这一代就遇到这样的问题了,老妈姐弟7人,除去生病的大姨和三姨外,其他人要么在外省市不方便回来,要么是干脆不管,所以就只有老妈一人照顾了。
我有姐弟3人,弟弟也要忙着工作也可能是心大,就在微信群里说了一句解释下情况就没有什么了,所以情况就是我出钱,姐姐既出钱又出力,说实话,我也对弟弟的表现不满意,和姐姐吐槽了下,国内的情况真的是有家产归儿子,有病找女儿的现象存在。 -
#15
+1 ,这是个恒古以来游子们必须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所以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
-
#16
差不多啊我父母两边的都遇到了。
他们很孝顺。 尽到自己责任。 老人给老人洗澡, 每次腰病都犯。 国内的阿姨日子太好了。 我个人觉得父母在这找工人好一些。能够洗澡啊 什么的。
去国内来的住院的地方看了。 味道。。。 很简单的清洁 没有子女做的。。 -
#17
老人把房子分完有子女就不管了。。
-
#18
后来认识的人多了不光是中国人的问题
一个基金经理 跟我说有天他很难受 。 想到这辈子他就只能见二十次他爸爸。 火死搬家去了东海岸。 他是从小完蛋的那种孩子,他爸爸一直对他比较好。
还有新加坡的基金经理海外 香港发展很好。 父母年纪大了回来,还有孩子教育太贵回来。
个人觉得如果不是一个针对自己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 人之常情。 比较积极的面对。
极致的坦诚 就是无坚不摧
就是要去面对。 不论结局。论自己做了多少。 -
#19
我因为我老公让我父母来带孩子一直不理解 甚至生气
自己搞不定的事情 搞到麻烦父母
还美其名曰 祖孙乐。 要不自己带, 要不请人带。没理由让老人当炮灰。咋不让自己父母带, 光让我父母带。
现在他很服我说的。 我们本来生孩子就晚。 父母本来健康好好的晚年。 这一下子 少活五年有了。 新加坡天气也不是很好。 不要为了自己的孩子好日子麻烦别人, 欠这种不能用钱还的事情。 -
#20
老人家拿了LTVP可以投保医疗保险75岁以下,身体健康,就可以投保。
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投保公立医院级别的保单,或者私立医院级别的保单,保费差别还是很大的。 -
#21
只能回去,陪老人。老人来这边就是坐移民监了。
-
#22
各位都打算工作到多少岁?
我觉得以这里的平均水平,工作到50,后半生应该规划差不多了吧。
我们就是这样打算的,50岁,孩子也读大学了,我们就退休回去陪父母,也不一定回去什么也不干,做点自由的事情挣个生活费也不难,主要陪父母,那时候父母75,正开始需要人吧。
-
#23
新加坡这里的平均水平估计要工作到65岁后可以没有太大压力吧。
狮城帮的话,不知道50岁可不可以。一般房贷慢慢还的话,基本要还到60岁后吧。 -
#24
一家人在一起比较重要最怕的就是得去住那些养老机构
有家人在身边才能安心
尤其是生病的时候,这辈子有多坚强的毅力都没用
就是得需要家人在旁边陪着安慰和鼓励
能让自己和家人更健康和安心才是赚钱的目的
就算一个人长大了成了一个新的家
以前的家也得照顾到才行
一个家是苦的,另一个也甜不起来 -
#25
美好愿望,但实际运作很难可以看一下国内的父母们是否都与祖父母们在一起生活?
如果把‘在一起’定义为飞机航程5小时以内,那么在中国重新打开国门,实现正常因私旅行后,本地小伙伴就可以较方便地回去看望父母,当然有条件有意愿的,也可以接过来。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也是父母的期盼,以及父母健康开心生活的心理基础。 -
#26
什么叫做身体健康?要做一个体检吗?70多岁的老人多少都是有些问题的,要怎么买保险才可以确定以后有问题可以保呢?有什么推荐吗?可以私信我
-
#27
我奶奶和我姥姥
都八十多岁了,生活不能自理好几年了,但又不需要去医院住院看病。
我父母那辈人的方式,就是请一个居家保姆,然后几个子女轮流每天去值班陪着,每天24小时都保证身边有子女在。
我差不多也会这样。
-
#28
我是说狮城帮平均水平哈哈,而且多少钱算够呢,把cpf交好,房贷还完,还不完可以downgrade,规划60岁以后每个月能有几千新币拿,够了吧。
-
#29
六十岁以后的5千新币,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3千新币估计。 如果假设现在35岁接下来25年通货膨胀平均每年 2.0%的话。。。 2% 是一般发达国家央行的通胀目标。
最近一个月新加坡通货膨胀在 5.4% YoY。 -
#30
提交投保申请以后,保险公司可能会安排一次体检另外,投保申请表格中的健康问卷要如实填写。
如果已经有了某些健康问题,比如老人家常见的高血压,高血脂,白内障,之类的问题,保险公司审核以后,可能会给出相应的排除条款。 -
#31
老人通常都有基础病症老人体检后稍有些项目不正常就可能被拒或者不属于承保范围之内。 其实考虑到小坡的老龄化程度相较其他四小龙还属于比较健康, 就这样比较健康的人口年龄结构还会导致承保公司全行业亏损而不断上调保费, 实在担心这住院保险在日后老龄化的冲击后的可持续性。
-
#32
大部分人都是健康的有各种病情的占少数。
但是投保的时候要实话实说,要不然等到真的住院了,需要索赔的时候被发现,就得不偿失了。 -
#33
我姥姥94岁,喜欢劳作,基本上从来不得病去世当天,姥姥跟家里人说,感觉有点不舒服,想出去推一会儿磨,出点汗,然后,就到院子里推了一会儿,姥姥一辈子独立倔强,她说话,一般人没法拦着,推完了说舒服多了,想回屋歇一会儿,就去歇着,然后就平静地去了。
与姥姥一起在城市生活了10几年,直到她回去老家,我离开城市,去了别的城市,再也没见过。但每当累了倦了想懈怠时,总能似乎感到来自祖先的责备和期盼的眼光而不敢停下。我想,这就是孝。 -
#34
数量化的生活是无趣的,比方一天只能吃三次饭,睡一次觉,活在当下就好
-
#35
亲人离得近了,也有其他的烦恼。聚散都是缘分。
社会的趋势往后看应该是社会养老,那些在中国大城市的打工的年轻人也不是那么容易回小县城照顾父母的,
当需求达到一个数量的时候,应该会有社会资源投入,现在的自己,注意财务,争取早点可以进入健康退休的行列,两边走走。 -
#36
你的回复 挺狗 挺真实当收入蛮多 随便超越了父母 且不偷不抢 会想这个问题。
-
#37
有的父母期盼孩子成龙成凤有的父母期盼老来有子女身边照顾
其实都健康就没那么多担忧了
我最怕生病了,我也特别怕家人生病
别的都没什么,生病最痛苦,时时刻刻身体上难受是没办法忍耐的
自己和家人健康就是最大的福气了
如果能无病无痛无灾一辈子的老人都是有福气的 -
#38
不要怕越怕啥,越来啥。不怕,专心生活和做事,好运自然来。
-
DengWei 楼主#39
一个残酷的问题,于我心有戚戚焉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1,奖励楼主25分以及37狮城帮币,时间:2022-05-29 22:00:02。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4,奖励楼主12分以及18狮城帮币,时间:2022-05-30 2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