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mh370 9年之后 还在搜索黑匣子呢?

雪梨坡  •   •  306 次浏览

上一次如此关心空难还是9年前的mh370 从昨天下午到今天翻了翻各种新闻报道 冷血的bbc 人道情怀的坡闻 中国各种 还要india daily那个8分钟还搞不清楚状况的说中国起码去年没空难的闹剧 还有人物三联等关于飞机上人还有他们亲属的飙泪的文字

那么 现代科技如此发达 为什么9年了 实时飞行监控还是没有实现呢?找了一天多了还是没有黑匣子的影子 有的只是让人各种揣测的没有烟雾的垂直坠落

有没有懂科技的 可以解释一下 为什么联网监控飞机还是不能实现呢?因为技术壁垒还是什么不可告人的操纵还是什么data privacy?
---

50 条回复
  • 阿拉玛
    #1

    科技发达也不是万能的啊.给他们一点时间吧.要一天之内找到也太不容易了.飞机坠毁的地方都知道,如果黑匣子还在的话,应该是能找到的.

    MH370就是海底捞针.

  • zm3
    #2

    这跟光纤宽带或者地面基站不一样,只能走卫星通信。海量的数据会压垮通信系统的。

  • 雪梨坡 楼主
    #3

    我的意思是为什么还需要找黑匣子现在飞机都可以上网了 那么驾驶舱联网有什么科技难题吗?黑匣子record的内容不就可以直接上传到某个cloud吗?或者再安一个负责record的仪器负责上传

    刚看完downfall觉得波音的文化真是toxic 指望不上他们把黑匣子云端化了

    我隐约记得mh370时候就说了 黑匣子是几十年的老科技了早该改进了

  • 雪梨坡 楼主
    #4

    请问机舱内上网是用的卫星科技吗?可以分享一下 比如去看一个小时的电影 和黑匣子里面一个小时capture的数据 数据量对比是多少呀?

  • #5

    难道还在找么?记得上次没找到然后就说停止搜寻了
    这种需要可靠性特别高的,技术迭代都特别慢。

  • 雪梨坡 楼主
    #6

    最近又有一波新闻说一些新的数据重新计算了坠落的地点 然后说飞机在转弯的时候盘旋了40分钟

    可以在youtube搜一下 最近新放了好几部类似新发现的纪录片 澳洲政府觉得马来西亚有意隐瞒了些什么

  • #7

    各种吸引眼球的理论都会一直出现,但是只是新闻或者传闻而已。
    没听说有什么正式的开始搜索的确切消息

  • zm3
    #8

    在天上啊,不走卫星怎么上网?卫星通信的价格大概是 1KB/1美刀,数据大小我不清楚,但是一个黑匣子最多可以记录 25 小时飞行数据及音频,不然就覆盖旧的,可见是海量数据,不是多塞点内存条就可以的。

    全球每天几千架飞机在天上,每架都连接卫星流媒体上传海量数据?不敢想啊。

  • 留名
    #9

    马一龙的星链99美元一个月500Mbps

  • #10

    因为波音不想让其他人解读

  • bobo1318
    #11

    黑匣子内部怎么去记录不知道,不过第一数据上传到云,数据完整性的责任就转移了,或者是云平台或者是第三方软硬件。你读到的数据无法保证是否有人为篡改。第二飞机各元件参数的标记记录需要到秒级甚至亚秒级精度,当飞机失事时无法保证数据上传通道是否存在可能在飞机还没掉的时候通信设备已然损坏导致后面关键数据全部丢失。第三再就是卫星上传质量,如果是实时数据那么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意外缺失时必然要有重传机制,要么机器零件重传那很多零件要做无谓的改动和升级,要么把数据传到一个机载数据中心设备再由这个设备负责后续的纠错和重传可这玩意不就是黑匣子么。还有就是时延,我玩个网游有时候都卡,不知道那些气候地势条件不好的地方通信怎么样。费用怎么样卫星宽带是不是包月无限流量如果要乘客分摊这钱那估计不少钱。

  • 雪梨坡 楼主
    #12

    没钱吧每次启动搜寻真的是巨资

  • 雪梨坡 楼主
    #13

    这是新航机上wifi的收费专业版(100MB)
    非常适合浏览网页和发送电子邮件。
    价格
    9.99 美元
    方案
    高级版(200MB)
    非常适合工作需求。
    价格
    15.99 美元

    感觉和你说的价格差不少 是因为新航有提供优惠吗?还有个3小时包时间的 也是16美金

    当然 价格是一个因素 那具体的成本是多少?就是卫星的发射和维护吗?

    记得有一次出去玩我们租了卫星电话 价格具体不记得了 但是还是可以接受的 是不是问题就是通信网络的覆盖 如果覆盖到平流层 就容易了 虽然感觉可能会比卫星贵

  • 雪梨坡 楼主
    #14

    那空客呢?虽然出问题的是波音 而且估计看过downfall的人都会抵制波音吧 太不要脸了

    我也泛指航空业 为什么不改进黑匣子

  • zm3
    #15

    星链。。。又不是设备直接连接卫星。它也需要地面接收站,接受卫星信号,再提供给附近的使用星链的设备。相当于用卫星网络取代实体光纤。灰机那么高,接收不到地面站的信号的。要在天上接入星链,就要在每架飞机上都放个接收站。

  • 雪梨坡 楼主
    #16

    谢谢回复呀有一点clarify一下 我不是说取代黑匣子 而是double up这个黑匣子 现有的实体recorder该干嘛干嘛 再加一个网络云之类的

    我觉得你说的这些实操下可能会遇到的glitch就算用singtel 不也时不时断个网 但是好了我还是接着用啊

    至于云端安全加密的问题 现在那么多云端的系统 应该可以解决吧

  • 雪梨坡 楼主
    #17

    这个接收站大吗重吗贵吗?就是感觉其实都可能做到 就是贵 或者数据量太庞大?所以没必要?

  • zm3
    #18

    黑盒子记录数据都是 GB 为单位吧。你不能用供娱乐用的机舱 wi-fi 来比较,不是一个级别的。

  • zm3
    #19

    我不觉得现在星链的接收站适用于飞机。现在看它的推广,都是固定接收站。安装在荒岛,山区,沙漠地区,无需光纤就可以上网。
    下一代接收站,应该会考虑低速移动的物体,比如邮轮,汽车。
    高速移动的飞机,也不知道哪一年了。

  • bobo1318
    #20

    那云端就是backup,与其花钱卫星在线backup不如飞机落地了地面传输再replicate哪里都可以。云端加密这个不是技术的问题,是数据离开原始数据源后就变成是responsibility还有accoutability的问题,有没有公司来承担,能保证100%完整吗?出问题了几百人命赔偿要不要算一份给云端平台?云端数据显示飞机有设计问题飞机厂商一句话数据不在我这儿我啥也不认。打官司吧,一拖不知道啥时候了。这有问题的飞机还在天上过几天又来一次又几百人…..说实话如果现在真的有公司来说我能干!100巴仙没问题我都觉得他是在骗人。

  • Freki
    #21

    我觉得讨论复杂化了其实只要每秒实时上传黑匣子位置信息,精确到10米就行了

  • clover_zi
    #22

    其实就是飞机制造商没有动力去改进,上面讨论的所有的技术问题都不是问题。

  • vitesse
    #23

    波音跟英特尔一样技术 跟 挤牙膏一样

    能不改变就不改变

    原因嘛 大家懂的

  • 雪梨坡 楼主
    #24

    不知道都懂的原因是什么感觉波音737这个40多年的老机型 做max是因为空客neo的节能机抢占了市场 然后刻意隐瞒新功能不提供昂贵的pilot training

    在控制成本是top priority的基础上 安全人的姓名也被冠以dollar amount 然后还是觉得便宜

    最后花了几个billion settle 免于刑事诉讼 真觉得美国法律的程序正义很扯 你看三鹿的老总怎么有关系也是个无期呀 波音那个ceo最后那了6千万走人了

  • 雪梨坡 楼主
    #25

    但是没有第三方可以提供这类技术吗?还是因为事故太rare了 所以不值得?

  • 雪梨坡 楼主
    #26

    我也觉得很简单的你看现在坐飞机可以上网 其实开个直播啥信息都有

  • 雪梨坡 楼主
    #27

    落地了再backup要是不落地呢?这不是要解决飞机意外 不需要这么折腾找一个physical的证据嘛

  • 雪梨坡 楼主
    #28

    我觉得尽快知道真相一个是追责 就像你说的可能会扯几年十几年的官司
    更重要的是给家属一个交代还要防止悲剧再次发生
    那么第三方拥有数据不是更透明更利于监管嘛?如果第三方是美法以外的 和tamper evidence的风险比起来 执法者和波音空客串通的风险更大吧 当然目前没看到空客的问题 只是就这俩最大的客运公司说一说

  • fqfp
    #29

    我觉得大家基本上都说清楚了不是技术的问题,或者说技术的问题都是可以克服的。关键是没有动力去做这件事。
    因为飞机失事的概率就很小,失事后找不到黑匣子的概率也很小,所以各个利益方没有动力去推进这个事情。
    因为涉及到取证和几百条人命的赔偿问题,要想做这件事,基本上要美帝和其欧洲盟友牵头,制定标准,还要立法,比技术麻烦多了。

  • 老财
    #30

    我作为境外势力,觉得这次黑匣子找不到了。小概率事件要发生了。

  • #31

    IATA统计2017年有3680万个航班起降,平均每天10万个航班,每天大约10万架次飞机在天上一架飞机平均飞行4个小时,飞行记录仪假设1秒记录10KB数据 (声音和各种参数)
    4小时大概 4x60x60x10KB = 144MB
    那么如果全部上传到卫星上去的话,一天的带宽需要多少呢
    144MB x 100000 = 14.4TB的带宽
    你还要考虑系统冗余和航班飞机增长,算个30TB的带宽吧
    马斯克的starlink目前射了1500个卫星上去,最多能提供500mbps带宽
    所以算下来30TB / 500mbps = 60000 个 starlink公司
    希望地球再多出生6万个马斯克,就能处理这么多即时数据了
    当然估算不准,很多都是大概的,这个成本会包括修改飞机设计,升级旧飞机,增加新的测试
    所有的成本分担下来,最后是会去乘客机票那里的

  • wineywei
    #32

    计算有问题先把带宽概念搞清楚。同意上面讨论的,技术不是问题,主要还是建立标准,改造的投入,航空公司没有动力去做。

  • #33

    你会为了多一个功能:失事后可以快速被定位找到还有分析原因多付两倍三倍的机票钱吗?你愿意其他人也会愿意吗
    这个黑匣子功能其实对于飞机来说不是核心必要功能
    它只是事后诸葛亮功能,飞机需要的更多是事先安全预防功能

  • wineywei
    #34

    MH370本质上是个政治事件各个国家地面那么多雷达设备,按照现代技术不可能一架民航飞机就这么没了。

  • minority
    #35

    你算的14.4TB的带宽并不正确吧你的算法是所有的10万架飞机同时飞在天上,并且全部的数据走同一个卫星,这是不可能的

    10万个航班也不等于有10万架飞机,而是同样的飞机在不同时间反复升空,可能总共也就一两万架飞机吧,现实是24小时内在全球分散着连接着不同的通讯卫星,带宽压力比你算的要小的多

  • 雪梨坡 楼主
    #36

    不管境外还是境内你看silkair 印尼那次空难 新航不也死咬和pilot没关系嘛 虽然证据飞行路线飞行员银行账户都查的明明白白的

    只是在没有证据前 无端揣测就比较没品了

  • 雪梨坡 楼主
    #37

    所以是tb级别的数据呀如果只提供最重要的呢?比如驾驶舱的录音?

    如果单看投入产出的比例 肯定不是盈利的 那么国家的调控 如果觉得是有必要的 就得出来

    mh370时候就有了那个握手的卫星 不值得类似monitor的卫星有没有在实时监控些其他的东西

    就是觉得 现在还这么大动干戈找黑匣子 太痛苦了

    max事故之后 波音陪了2.5billion 这个钱的数量级对于实时监控 属于什么比例呀

  • 雪梨坡 楼主
    #38

    公司没有动力就可以不做嘛?那现在谈的这些减碳环保不也是增加成本的

  • 雪梨坡 楼主
    #39

    我觉得功能不是快速被找到呢现在的黑匣子不是出事后也会释放找到我的频率和信号嘛

    我觉得在出事之前 通过比如机舱录音 就可以提前知道问题在哪里 甚至是在机长发出mayday之前

  • 雪梨坡 楼主
    #40

    为什么mh370 9年之后 还在搜索黑匣子呢?上一次如此关心空难还是9年前的mh370 从昨天下午到今天翻了翻各种新闻报道 冷血的bbc 人道情怀的坡闻 中国各种 还要india daily那个8分钟还搞不清楚状况的说中国起码去年没空难的闹剧 还有人物三联等关于飞机上人还有他们亲属的飙泪的文字

    那么 现代科技如此发达 为什么9年了 实时飞行监控还是没有实现呢?找了一天多了还是没有黑匣子的影子 有的只是让人各种揣测的没有烟雾的垂直坠落

    有没有懂科技的 可以解释一下 为什么联网监控飞机还是不能实现呢?因为技术壁垒还是什么不可告人的操纵还是什么data privacy?
    ---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1,奖励楼主25分以及37狮城帮币,时间:2022-03-23 22:00:01。

  • shaokunlun
    #41

    境外势力你好黑匣子找到了。

  • fqfp
    #42

    境外势力大失所望

  • 雪梨坡 楼主
    #43

    找到了一个黑匣子不过说因为不是在水下 所以不会发出信号

    这是什么迷设计呀

  • 雪梨坡 楼主
    #44

    为什么发布会shuoq没有发出信号呢

    损坏严重 希望能复原些细节

  • 雪梨坡 楼主
    #45

    你知道作怪的钱大概是多少吗?flightradar24好像就是行径路线 我在想把两个黑匣子record到的立刻分享出来 也可以几个小时自己覆盖那种

    发布会肯定了在降落的时候没有取得联系 如果可以实时监控 地勤也就会知道但是机舱的状况了吧

  • 雪梨坡 楼主
    #46

    哈哈哈哈笑死了 我自己对政府查明原因的自信还是有的 虽然我不觉得8个孩子的妈妈长得像小花梅

  • clcct
    #47

    做飞机不是做手机,拿个时髦技术就过来就能用鄙人就是在航空业工作的。这贴前面很多童鞋其实说的不错,现在这些技术都有。但是你们明显不懂航空业的问题。

    航空和土木一样,属于“稍微动一点”就有可能死几千人,并且每次死法都恐怖至极特别抓眼球的,新闻报道就追着你跑。因此一旦发展出来一套规矩之后,基本非常难以改动,除非又出了什么大事故。还记得以前上下飞机手机啊之类的东西都要关机的么?其实现在看看根本就没影响,但是在当时,谁敢下令移除这条规矩?一旦飞机掉下来了,某个调查员那天吃错药了认定和某个乘客开手机有关,你负得起这个责?更不提什么GPS,网络传输之类的,这些通信设备拿上飞机,飞机上的各种仪器多精密,回来出事了你负责?MAX整改期间,有一个就是两条供电线靠的有点近,就这个引发的电磁场效应就被记录成了安全隐患,你还妄想往飞机上装一大堆你手机的定位功能?这就算是安全,所有现有的飞机测试+审批+整改就要十多年,伤不起。

    PS. 不是说这些技术搬上一定就会引起问题,而是各种审核和出事了之后到底怎么判定是什么系统引起的问题,都是让人头大。

  • 雪梨坡 楼主
    #48

    谢谢专业人士的回复呀所以如此困难是因为rigorous的审批还有耗时?
    但是这个不应该是技术进步或者提高安全的借口呀 慢一点可以 但是要慢慢start

    我记得以前有一个swiss air的瑞士到纽约 结果因为飞机的娱乐信息系统线路出故障失火 但是这并不是说要停掉所有的entertainment而是要更完善更安全吧

    downfall里面说 在开发max之前 波音要不重新设计 需要10-20年 百亿级别的投资 但是在40多年老机型737上面优化 十亿级别的投资 3-4年时间

    我理解你说的一点点修改都说万次的实验 但是我不理解的是 航空业的priority到底是什么 我以为是安全 但是固步自封感觉更是利益最大化

  • 雪梨坡 楼主
    #49

    还有就是你说的关于关手机的问题我记得很多年前新航就是进入巡航阶段可以使用手机了 但是国内还都是全程关闭手机 飞行模式都不可以 我记得是南航 这个是因为国家的规定还是航空公司自己呢?

  • 大好人
    #50

    你这太天真了世界上什么事情不是利益最大化?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乘两轮摩托车者每公里旅程死亡危险是乘小轿车者的 20 倍,国内大城市都禁摩了,新加坡也没有禁,禁了就少很多马来西亚人工作了。

狮城帮

狮城帮是关于分享和探索新加坡的地方

马上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