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新闻转发

离散鼠穴  •   •  1340 次浏览
19 条回复
  • Blzrd
    #1

    必经之路下一句是:要是不能够的话。。。。。。

  • andy99
    #2

    人民当真都老实呆着尽量不出门,那么跟之前的收紧时期,差别有多大?就是所谓表面放开了,放了些外国旅客进来?

    收收放放不是办法?
    假如不得不做的话,还是不是办法?
    现在的精英水准堪忧啊。

  • hongmong
    #3

    打仗时没有时间好好解释哈哈哈

  • lgland
    #4

    打仗时间,别添乱

  • dwkm
    #5

    有点两头挨揍的感觉既然要开放,就彻底放开,谨慎的人可以自己少出门,现在这种方式,哪头都不讨好。

  • 离散鼠穴 楼主
    #6

    我觉得说的没有错啊要是不能够的话,那就是试了然后此路不通咯。

    但是从概率上来说,这样做成功的机会是大过失败的。政府在做决定的时候,下面的工作人员是做了大量的计算的。从我能够听到的会议里面,可以管中窥豹。不过参与决策的政府人员,是不会靠发帖子看论坛治国的,过去2年,Ministry Level的很多人工作是很辛苦的。能够参与集体决策的常秘,副常秘,司长们,多数是新加坡政府的精英,没有人是拍脑袋就把决策做了,然后让上面承担政治责任的部长们开个会就读出来的。所以一般民众,可以在海峡时报的Forum,网上论坛发发恼骚,不过对政府而言,能够做出在任何时间点最正确的决定,哪怕是不受欢迎的,然后不断的跟进和进行政策调整,才是最重要的,这个也是新加坡这样的小船能够在风浪中找到路的一贯做法。

  • andy99
    #7

    楼上的发言,毫无意外。也许移民新加坡多年的"老人",就是这种风格吧。

  • 离散鼠穴 楼主
    #8

    过渡阶段最不容易,两头不到岸不过放心,只要这条路没有“走了不通”,那么接下来的开放政策就会跟进了

  • andy99
    #9

    新加坡精英一代不如一代咯。这么看,现任一把手显然没有积极参与决策。
    另外要是国父在的话,按他的风格呵呵,能走到现在?

  • andy99
    #10

    计算太多,反被算计。治理国家,危机处理,是靠所谓学霸模式的"计算"能胜任的嘛?

  • 离散鼠穴 楼主
    #11

    你不知道,就在这里打打嘴炮吧年轻人爱打炮,没问题。

  • lgland
    #12

    从哪里知道的?一切尽在掌控中

  • andy99
    #13

    呵呵,论坛是无所谓。重点是本地长期繁荣的可能性。下一代,下下代是否愿意并且舒服的在新加坡安居乐业?
    前景堪忧。

  • qingni2
    #14

    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老人家,不要怕死,要干干的面对死亡。你的死亡有助于发展经济。另外找新移民代替你们,也有利于经济。

    就看本地人买不买账啦。

  • andy99
    #15

    假如国父多活几年,熬到疫情来了,然后因为疫情去世。精英们还能这么轻松的说出最近这些言论嘛?

  • 结衣酱
    #16

    所以到底要人家咋办呢一会这样,一会那样。一会是老人家抵抗力弱应该谨慎,一会是不要怕敢敢出门。新加坡老人真惨

  • dwkm
    #17

    没那么玄乎了总理部长们自己也算是老人家呀。提醒老人谨慎出行,但是保持乐观心态,这是目前最可行的办法了。
    再说了,老人家可以自己选择CB呀,这和开放不矛盾。

  • andy99
    #18

    年轻人也不要怕下一代后遗严重了之类的,一样也有新移民的下一代替代你们的孩子。不怕不怕。

  • -_-||
    #19

    借楼主的贴子回我以为早报的中文水平很差,现在大家新移民的中文理解力似乎也在下降或者大家纯粹为“泄愤”而去理解自己想理解的?
    老人家要注意安全,但是心理上也要放宽心。就像流感一年死了800个人,没人会天天说流感。老人家以及有健康问题的弱势群体,平时本来就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在有未知的病毒传播时候,更加要小心提防是应该的。但是天天自己吓自己也是没有必要的。政府希望弱势群体格外注意,也是为了防止医疗资源挤兑。当有越来越多治疗手段甚至特效药出现后,情况会更好。不理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霍乱,再看看去理解病毒和医疗挤兑问题。
    还是毛主席说的好,战略上藐视“病毒”(心理健康),战术上重视"病毒"(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减少不必要的社交活动)。弱势群体的暂时回避以及种种不便,也是给大家争取时间,更好的了解病毒,应对病毒。例如去年没有疫苗的时候,"躲起来”至少避免的类似欧美的"大量死亡"。现在有疫苗了,至少避免了一部分死亡。相信大家跟病毒相处的时间越长,医护专业人士们的应对的经验也会越来越丰富。
    就像病毒流行之初,一个病人的恢复,大家都会欢欣雀跃(作为湖北人,去年全程关注)。现在,死亡率越来越低,跟医疗手段进步和对病毒熟悉不无关系。至于后遗症,片面的说武球王还有"世界最佳球员"活蹦乱跳的,也是一个证明不是。何必自己吓自己?
    这个过程很艰难,也许有人不认同政府做法。但是一条船上的时候,同舟共济这个词还是有道理的。如果只是骂人开心,可以舒缓压力,那就继续。这也是心理健康建设的一部分。要是幸灾乐祸,看热闹不嫌事大,也可以继续,这也是一些人心理健康建设的方式之一。
    心理健康有时候比身体健康更重要,杀死我们的可能不是病毒,而是各个中文公众号。

狮城帮

狮城帮是关于分享和探索新加坡的地方

马上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