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阿里女员工事件想到的

fcukfcuk  •   •  2206 次浏览

警方的第一份官方声明已经出炉、,虽还有不解谜团,但两个涉事男子的强制猥亵已经锤实

姑且不论那个女的自己有没有什么问题,但不由联想到国内职场环境已经如此乌烟瘴气了吗?

 

之前有外派去国内的朋友两年换工作跑回新加坡,告诉我国内的客户伺候起来就是一个难字了得

也听说了很多传闻譬如在公司对老板上级的要求觉不能说不

外加之前李彦宏说适当的牺牲用户隐私,可以换来过多的生活便利

马云乱甩鸡汤言论

 

卧槽。。。国内到底是怎么了

 

 

12 条回复
  • jeanPierre
    #1

    这个问题andy99是专家我们可以等他进一步继续补充以下看法:

    “搞销售的就该见见世面”
    “想做女演员那要想好了”
    “要捅出来就在业界再没有好果子吃了”
    “那性侵就是古今中外从来都普遍存在” 
    “不是阿里高薪 那谁还会在意讨论啊。不值得发言”
    “那还不是为了高薪,不然可以辞职啊 。 不就行了。”
    “领导要先问问可不可以私了。下边领导可以捂住啊”
    "常在河边走,不得不湿鞋“
    "不要急着站队,要等剧情反转“
    ”不要搞运动,要主动理解,适应社会 ”
    " 你说奸就奸啊?”
    " 你要是不赞同我上面说的,你一定是个女的 ” ---andy99

  • andy99
    #2

    中国是人情社会,这又不是最近5年,10年才形成的难搞不难搞看个人和具体事情。
    西方在某些方面可能是简单一点。

  • andy99
    #3

    看不惯的,自己考虑怎么面对还是逃避咯。国内再所谓乌烟瘴气,还是有很多海归或者海外工作多年的回流,比起20年前,30年前,比例肯定是较多的。

  • 羊驼君
    #4

    好家伙警方说涉嫌强制猥亵,你这网络法官就直接给实锤了,刘强东还涉嫌qj呢,最后判qj了吗?

  • fcukfcuk 楼主
    #5

    人都已经控制起来了,说明警方已经掌握证据当然判之前都叫嫌疑人

    阿里的声明也说有过分亲密接触。。。

  • fcukfcuk 楼主
    #6

    吴签目前也只是“涉嫌”qj但他能脱身的概率估计和牙签一样小吧

  • fcukfcuk 楼主
    #7

    人情社会也不用毛手毛脚吧

  • 羊驼君
    #8

    没定罪之前都要再看看阿里说亲密接触,情人间也算亲密接触。

    另外刑事强制措施定义自己看,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为了有效地同犯罪作斗争,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采取的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的方法和手段,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 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不是处罚,而是暂时性措施,目的是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毁灭罪证或继续犯罪。

    刑事强制措施并不一定就是关起来,限制出境和监视也算,涉嫌猥亵只需要满足两点,第一,确实有搂抱的行为,第二,女方咬定说自己当时不是自愿的(废话,这女的要说自愿的就见鬼了)。

  • 羊驼君
    #9

    刘强东当时是涉嫌qj他脱身了吗?

  • 羊驼君
    #10

    高翔云涉嫌qj结果如何?只举有利于自己观点的例子谁不会?

  • andy99
    #11

    不是同一个问题男女不平等是一个问题,这个全人类都有,古往今来都有。
    人情社会是另外的问题,不是全世界都有的(但也一定不是只有中国大陆或者大中华区域独有的)。

    客户难搞,不代表一定牵涉到男女问题。

  • andy99
    #12

    (转自联合早报)对“酒桌文化”,这一代年轻人不再买账来源:新京报
    作者:丁慧

    这两天,“阿里女员工自曝遭男领导性侵”一事经舆论放大后,引发了网友们对“酒桌文化”的讨论——印象中代表现代、高新技术、创新企业的互联网大厂,其内在价值观并没有走得更远,“酒桌文化”依然根深蒂固。

    此前,“酒桌文化”已经历好几轮“批斗”,但类似情况仍然存在,且害人不浅。“酒桌文化”嫁接到职场,再跟职场性骚扰挂钩,就成了滋生性侵害的温床,加之“受害者有罪论”,受害者被迫以极端方式维权的行为就变得可以理解。

    事实上,年轻人讨厌的不是酒,而是酒桌上的种种隐性权力规则。现实中,年轻人坐在酒桌上才发现,这里的考试竟比高考还难。琢磨“喝酒”比琢磨工作还要累,简直是“社恐”人士的噩梦。

    其实不只是90后、00后,过去的每一代人都反感“酒桌文化”,但当每一杯酒都被赋予“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不喝你就拿不到奖金”等沉重负担时,谁都无法从这个枷锁中解脱。

    “酒桌文化”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喝酒、喝醉这种让人出丑的方式,实现权力的互相较量以及利益的定向捆绑。最终,被劝酒的人被迫在职场站队,处于权力高位的人借这种方式达到驯服目的。

    但这些觥筹交错的仪式,在年轻人看来,或多或少透着“虚情假意”和权力较量的意味。原因在于,这一代人是在“遵守规则、获取认可”观念下成长的一代,对传统酒桌上实现的私下里权力交接的形式并不买账。“我希望打动你的是专业能力,而不是酒量和吹捧。”是这代人的普遍共识。

    这代人伴随着互联网的成长一起长大,互联网技术传达的价值是平等、透明、共享。而这种透明的、共享的、规则化的思维恰恰与“酒桌文化”的内核相抵牾。

    说到底,人们反对“酒桌文化”,实际就是支持更透明的规则,以及对个人技能的尊重。某社交平台上的一个高赞回答反映了不少人的心声:“如果说90后有什么推动历史进程的使命,估计就是让酒桌文化终结于此了吧。”

    作者是媒体人

狮城帮

狮城帮是关于分享和探索新加坡的地方

马上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