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早报> 新鸿基郭基辉罕见公开批抨香港土地政策
花无缺与小鱼儿 • • 2943 次浏览今晨,读到早报的以下新闻,谈及香港土地政策,可是看内容,却是关于绿化用地的,这是贬人褒己之意么?
[新鸿基郭基辉罕见公开批抨香港土地政策]
发布 / 2021年7月16日 6:01 PM
新鸿基地产执行董事及第三代接班人郭基辉周四(15日)公开批抨港府为住房开发采购土地的程序。
据明报报道,郭基辉称,很多程序和制度因循守旧、费时,都没有一个“有几多,尽力做几多”的心态, 所以才有今日的问题。
就目前土地的政策,郭基辉指,香港政府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并建议研究发展湿地和绿化地带的可能性。
发展商常被指责为香港楼价飈升的元凶,如新鸿基在内的主要地产公司在新界拥有约1亿平方尺(930万平方米)的农地,被批为土地囤积。不过,郭基辉回应,这些地区中很大部分仍归政府所有,或者是祖堂地。
---
-
#1
香港的地产大亨真是被宠坏了,要学习城市发展的郭令明
-
花无缺与小鱼儿 楼主#2
土地走向不都是政府主导的香港地产直接和间接的承担着港府的财政收入。觉得香港需要改革税制,才能摆脱土地价格高涨的恶循环。
新加坡的土地开发规划的确很值得学习。 -
#3
香港土地政策就是被李嘉诚老贼 搞坏的
可悲的是中国学的就是这个瓜
比如公摊面积。。。 -
花无缺与小鱼儿 楼主#4
<转自早报>市建局为我国长期规划 向公众征求创新点子市建局为我国长期规划 向公众征求创新点子
文 / 杨浚鑫发布 / 2021年7月17日 12:19 PM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早报讯)气候变化构成的生存威胁、经济与科技趋势带来的颠覆,以及冠病疫情留下的经验教训,都足以改变我国城市规划未来发展方向。市区重建局因此启动新一轮的长期规划检讨,通过为期一年的公众咨询活动,为我国未来50年及以后的发展,征求大胆且创新的点子。
首场对话会今天(7月17日)上午在市建局中心举行,由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和总理公署部长兼财政部及国家发展部第二部长英兰妮主持,约20名本地青年参与。
李智陞致开场白时说,长期规划检讨(Long-Term Plan Review)并不新,我国每隔10年检讨长期土地规划。早年制定的发展概念总蓝图(Concept Plan),奠定了今日的城市景观。
但新加坡如今已高度发展,可供建设的土地显著减少,因此需要更好地使用土地,以及为现有空间重新注入活力。
“我们也面临更多不确定性,新兴趋势和复杂挑战将影响我们生活、工作和娱乐的方式,以及我们与周遭国家的往来。”
因此,公众咨询活动的一些讨论范畴将包括:在家办公与学习会否成为常态,市镇和住家又该如何重新设计?电子商务将如何改变购物商场和邻里商店?随着人口老龄化,是否需要为老年护理设施预留更多空间或推出新住房模式?
公众咨询活动将进行至明年6月,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即日至起今年9月)将通过网络问卷和对话会等平台,了解新加坡人对我国未来的期望、抱负与关注点,并讨论一个宜居环境应具备的要素。即日起至8月16日,公众可到https://go.gov.sg/ltpr参与问卷调查。
第二和第三阶段则邀请不同领域的人士,聚焦于我国可采取的一些土地使用策略,讨论潜在机遇和影响,将从今年10月进行至明年3月。
第四也是最后一个阶段,是在明年4月至6月间。市建局将对公众提出的反馈和看法进行提炼,呈现我国的长期土地使用计划与策略。
长期规划检讨的完整成果预计在明年下半年出炉。它将为新加坡的长期发展提供引导,包括2024年的发展总蓝图(Master Plan)。 -
#5
很明显,地产商还是要维持他的高房价虽然他们控制的农地荒地理论上归香港政府所有,但是zf却无法在上面建房子。
地产商说是要合理利用土地,就是要把那些农地荒地变成湿地和公园,继续卡住土地。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真无耻。 -
花无缺与小鱼儿 楼主#6
是,开发商恨不得全部土地都能盖房竭泽而渔,逐利至上。
但香港的财政收入很特别,很大一部分依赖于房地产相关的税收,因为没有增值税,不懂英殖民地的经济架构是否都被这样设计的。
现在趁香港经济低微,可以考虑引入增值税,放活地产经济。 -
#7
正好相反,地产商不希望政府大力盖房即使是政府要求地产商自己大力盖房,那也是不要不要的。
原因很简单,房子多了价钱就上不去了,甚至会雪崩。
花大钱盖房子,然后让房价雪崩,正常的房地产商都不喜欢。 -
#8
那中国的房地产是谁搞坏的?大家都有责任,怎么能怪一个人?政府,开发商和买家都有责任。
-
#9
还有囤地不开发老贼这辈子就像老李说的,除了勾结官府鱼肉百姓,就没干任何一件有利于社会的事情。
-
花无缺与小鱼儿 楼主#10
怎么这么多情绪宣泄的回复?都是大人了,既然来论坛讨论,思考一下不好嘛?
-
#11
没啥好思考的,香港的情况就四个字,无药可救除非暴力革命,重新洗牌,否则,就只能慢慢的烂下去。
-
#12
对啊,天朝的政策不向他倾斜HK就啥都不是啊,国内好几个城市可以取代香港吧
-
#13
但是现在由于中美关系急转直下去香港上市的中资会变多,想去美国的也会被威逼利诱之下转到香港。
所以资本聚集之地,境内外金融和货物中转站,香港还是有用的。 -
#14
那就要看美国的态度了通过香港中转,美国连香港一起收拾
-
#15
金融层面,应该还是有操作空间的至于货物贸易嘛,除了美国点名制裁的,其他还是可以继续嘛。
我以前干过一个本地公司,在深圳雇了一个广东某地的跑业务,薪水直接发给香港账户。类似这种作用,香港还是可以的嘛。 -
花无缺与小鱼儿 楼主#16
错了物流可能可以逐步取代香港,但资金流基本不能,这是香港先天的优越公司治理环境的决定。
再者,公司税依旧有优势,可以跟新加坡媲美。正常经营的跨国公司,在香港暂据了最优的地理位置,资金流面向国际,背靠大陆市场。
新加坡能留住某一些跨国总部,有时是靠税收稳住他们的,或者给于相对便宜的土地使用权。 -
#17
香港现在的情况和明末差不多李自成都快打到北京城下了,崇祯向大臣募集军费,结果都哭穷,后来李自成来了一锅端。
香港现在也差不多,都知道继续地产金融香港将来就是个死,但是没有那个地产商会先拿自己开刀。
区别在于,明朝大臣没法跑路,而香港的那些大亨随时都可以跑路。 -
#18
不一样吧内地资本可以大量进驻啊,包括地产行业。
明末的话,谁给朝廷接盘呢?要改朝换代的。
香港也就是让未来的下一代对国家好感强一点,然后同化好了别闹别挑事。继续发挥香港该发挥的作用,包括白手套。
以后香港再没落,也只是被深圳广州超越,总不会沦落到肇庆,河源,茂名,甚至云浮的地位吧。
话说,本坛没几个人知道云浮还是广东的地级市吧。 -
花无缺与小鱼儿 楼主#19
其实大陆需要对香港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包括在文化上的接纳,觉得大陆对香港文化的包容挺低的,至少对广东文化认同也很轻。
香港不只是需要中国大陆大公司去香港上市,香港更需要的是底层人们得到中国大陆在心理上和文化上的认同,而不是以一种带有强迫性的方式去让他们改变。
从历史和国情教育开始,渐进式的让他们知道自己从哪来,要往哪去。
这个自小在国际环境成长的小孩,生来就很顽强,也有点叛逆,非一片白纸,曾经是中国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她现在零乱了,不代表以后就凋落了。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农民的土房子毁了,再盖,也是土房子;建筑师的大厦毁了,再盖,还是一座大厦。